交通規劃處:會根據市民意見完善方案
交通規劃處工作人員說,昨天農業路快速化規劃調整方案公示后,市民對該方案的關注度很高,辦公室電話成了熱線。大家的意見主要集中在高架會帶來的拆遷范圍、噪音、景觀環境影響等方面。
對此,該工作人員表示,方案還在公示期,規劃部門會根據大家意見進一步完善規劃方案,在施工前,工程會進行環評,施工方也會采取一些設施盡量減少高架通車后對兩側居民帶來的影響。農業路兩側的拆遷范圍比規劃調整前會少一些,相關拆遷責任單位會按照新規劃重新確定拆遷范圍。
【專家分析】 設計合理對商業影響不大
網友和市民對農業路高架的議論和擔心有沒有道理?
上海市市政工程設計研究總院城鄉規劃院副院長俞雪雷解釋,目前城市快速路的三種主要形式就是地面、高架和下穿隧道,三者造價比例大約是1∶2∶3。一般來說,政府會首選下穿隧道,因為對居民影響較小。改變規劃可能是因為碰到了地下工程難以解決的問題,比如管線、人防設施等,這些問題也不是沒有辦法解決,但投資會更高,而且下穿隧道也可能對沿途周邊大樓的地基產生影響。
他介紹,城市高架不可避免會影響景觀,也會對道路兩側的餐飲、服裝等商業有一定影響,但是對寫字樓、機關單位、大學等影響不大。如果確定要建設高架橋,只要規劃設計部門對高架沿線商業區的公共服務交通設施設計合理,比如,人行道、過街地道或天橋等,就能減少對商業的影響。
猜想
高架后還能規劃修地鐵嗎
專家稱,技術上沒有問題
在網友的熱議聲中,還有一種爭論,在農業路該修高架橋還是地鐵?
有網友認為,地鐵方便更多的是公共交通出行的人,但對于家中有車的人來說,去坐地鐵的次數實在有限,所以高架比地鐵更能解決城市道路擁擠的問題。也有網友反對用高架擴充私家車路權,認為不管修再多的路橋,私家車擁堵都將是一種常態,相較而言,軌道交通則拆遷量小,運能大。
此前,網上曾有人提出,走黃河路的地鐵5號線規劃離1號線太近,不如調整到農業路。由于農業路東段快速化工程原來規劃的是下穿隧道,如今改為高架后,能否再規劃修建地鐵呢?眾所周知,地鐵的地下面積比下穿隧道要少得多,而且也比下穿隧道深很多,對周邊建筑物的影響也小。
對此,俞雪雷表示,高架道路下修地鐵從技術角度來說,完全沒有問題。上海共和新路高架就是兩層高架,地鐵和車輛各占一層,進入市區后,地鐵才進入下穿隧道,仍與地上高架保持平行。但是他也提醒,軌道交通站點設置和高架建設最好同步考慮,以免造成重復建設。□東方今報記者 劉長征/文 沈翔/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