據介紹,試點過程中,根據國家有關法律法規和區域發展的需要,各試點區的“負面清單”將適時進行調整,“準許清單”和“監管清單”也將陸續推出。下一步,“負面清單”管理模式還將在成都市條件成熟的區(市)縣推廣,在促進政府運作更加公開透明的同時,也將推動企業在市場經濟軌道上“大步快跑”。
黃柱向《第一財經日報》記者介紹,負面清單將每年一調整,今年年底將推準許清單和監管清單。他認為,“成都高新區的負面清單特點在于,一是只針對主導產業,二是政府行為更加規范透明高效,第三是從以前注重事前審批轉為注重事后監管。政府和市場的邊界更為清晰,投資環境更加優化。”
成都高新區相關負責人表示,通過實施負面清單管理模式,成都高新區將進一步改革市場準入管理制度,明晰內外資在成都高新區投資的市場準入限制,探索破解投資領域的“玻璃門”、“彈簧門”、“旋轉門”,對促進投資便利化,加大招商引資力度有著積極意義。
“通過負面清單的引導,提升開放度,增加透明度,推動高端產業聚集區建設。”這位負責人表示,成都高新區推出負面清單的一個創新點,就是服務于該區的“第三次創業”,聚焦于主導產業,政府以清單的方式明確列出禁止和限制投資經營的行業、領域、業務等,清單之外的,各類市場主體皆可依法平等進入,“出發點是產業,落腳點同樣是產業”。
實際上,對照“負面清單”,制定、公示各級政府“準許清單”,探索網上審批,將有效減少審批、非審批事項,進一步打造高效公平廉潔的服務型政府。推行“監管清單”,將轉變政府監管方式,彌補“負面清單”、“準許清單”的監管空白,規范監管行為,優化成都市的投資環境。
此次探索“負面清單”管理模式改革,意味著成都市將不斷加大行政審批制度改革力度,實現市場與政府邊界劃定、政府審批權力約束以及網絡透明化監督,以政務服務效率的切實提升,支撐成都市開放型經濟提速發展。
日前出臺的《國務院關于促進市場公平競爭維護市場正常秩序的若干意見》中明確,在市場準入制度方面,地方政府需進行個別調整的,可由省級政府報經國務院批準。前述成都高新區相關負責人表示:“我們將緊跟國家、省、市最新出臺的政策和規定,學習和研究上海自貿區及外地的經驗和做法,在市場準入、負面清單管理方面不斷作出探索和創新。”
成都市委十二屆三次全會提出了“改革創新、轉型升級”的總體戰略,強調要把改革創新作為解決發展所有問題的總鑰匙,將其貫穿于經濟社會發展各個領域各個環節。近期要抓好行政審批制度、負面清單管理、投融資體制、統籌城鄉升級版等領域改革。同時,把區域創新體系建設作為發展現代產業體系的核心引擎,加快推動全市經濟轉入創新驅動、內生發展的軌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