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升級后的張弓,注塑機整齊劃一,機械手協調一致,流水線默默無聲,地平面光亮如鏡,中控供料沙沙悅耳,車間員工寥寥無幾。試問省掉人多少?無數!”
這是黃巖張弓塑料有限公司流傳的一首打油詩。從傳統老車間到現代化車間,“張弓”節省了八成用工。
曾幾何時,臺州市不少傳統產業采用的是人海戰術,吃的是“人口紅利”。如今,因用工成本大幅提升,“機器換人”成了必然選擇。
機械化,現代工業企業的標志之一。隨著“機器換人”的不斷推進,各類產業由傳統到現代的步伐正在加速。
“機器換人”換出產業轉型
自動化的流水線,一臺臺靈巧的機械手代替人工完成沖材、整形、修邊等工序……這是記者在溫嶺市浙江必克體育用品有限公司生產車間見到的一幕。
公司董事長袁康寧介紹,這套自動化生產流水線是公司投資600多萬元剛引進的,完成相同制鞋工序,至少可以減少七成人工。
今年年初,溫嶺大東鞋廠的一場大火促使當地政府痛定思痛,以前所未有的力度展開了安全生產大整治行動。疾風暴雨式的整治行動,讓不少人一度擔憂,年產值逾300億元的制鞋業是否會因此衰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