記者隨后來到魁斗鎮(zhèn)內坂村。這里有來自周邊的400多戶拆遷安置戶,人口1500多人。村頭,有一座小型的圓形建筑,就是內坂村污水處理中心。
攀上建筑物往下看,底部鋪滿了黑色的鵝卵石。據介紹,居民生活污水匯聚來后,噴灑在布滿微生物的鵝卵石上,由微生物消化掉水里的污染物。這種“生物濾池”,日處理污水能力達140噸。
“四種不同模式結合人口分布特點,因人口數和污水處理量的不同而分別采用,可謂因地制宜。”許章色說。
投入與監(jiān)管并行
興建污水處理站并引入第三方進行管理運營,必須保證相應的投入。
去年7月初,安溪首批25座污水處理站投入使用,涵蓋除縣城、湖頭、官橋、龍門之外的21個鄉(xiāng)鎮(zhèn),運行一年來,效果良好。截至目前,安溪全縣已投入資金3000多萬元,累計建設污水處理站34座,還有13座正在建設中。此外,支付給第三方中榕信管理運營費120多萬元。
談到污水處理站建設,安溪縣縣長高向榮告訴記者,安溪全縣有466個村莊,目前,在中榕信運營下,前期20多個污水站運行已逐漸成熟,今后要加大資金投入力度,向更多的村莊推廣這一模式,加快提升覆蓋面。
中榕信公司安溪項目負責人陳兆雄坦言,目前,年均120多萬元的收入,對于中榕信“僅僅保本”。“我們看到了安溪農村污水處理這個大市場,隨著更多的村莊建起污水處理站,我們的盈利前景也可以期待。”陳兆雄說。
污水處理,確保處理后的水質達標是根本。據了解,對每個站點,中榕信派了專門的技術人員,常年進行維護。在安溪縣環(huán)保局,記者看到一份記錄表顯示:今年上半年,中榕信共編制記錄表312份,技術人員每座處理站每周巡查1-2次,維修設備63臺次,更換設備3臺。
為對中榕信形成約束,并確保水質處理安全,安溪環(huán)保部門建立了日常監(jiān)測機制,環(huán)保工作人員定期對污水處理站進行檢查,還不定期突擊檢查。
劉升鵬告訴記者,實行第三方運行管理近一年來,農村污水處理設施運行效率更高了,故障維修更及時了,管理更規(guī)范了,費用更節(jié)省了。經環(huán)保部門檢查及監(jiān)測部門監(jiān)測,設備運行率及污水處理達標率均達到100%;相對于鄉(xiāng)鎮(zhèn)各自組織運行管理,費用節(jié)約50%以上,取得了明顯成效。(何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