自有資金+融資平臺
在技術、商業模式以外,資金也是中環股份開疆辟土不可或缺的重要條件。
早在今年4月份,中環股份發布“其已與四川阿壩藏族羌族自治州政府簽署《阿壩州太陽能高效光伏發電項目戰略合作協議》,初步規劃太陽能高效光伏電站為3GW”的公告。但彼時,市場最為擔憂的便是其資金問題。
記者注意到,區別于“內蒙古模式”,四川合資公司不只是得到了兩地地方政府的背書,注冊資金更是達到了逾26億元,遠高于內蒙古合資公司的4億元,這幾乎解決了四川電站的啟動資金問題。按照業界認可的10元/W的電站成本,20多億元的自有資金,如果利用財務杠桿(3:7或2:8),可以用來建設800MW以上規模的電站。而按照中環分批建設的計劃,其前期建設的電站通過變現又可以支持后續的電站建設。
值得一提的是,不久前,中環股份發布公告稱,該公司正著手展開金融租賃及保理業務,決定通過向全資子公司中環香港控股有限公司增資5億元,以支持其設立天津中環融資租賃有限公司和天津中環商業保理有限公司。
接受《證券日報》記者采訪的某位金融界人士介紹,“融資租賃不僅可將公司獲得的銀行授信充分運用,更可盤活公司旗下如光伏電站、硅片生產線等存量資產,此外,融資租賃平臺亦可借國際貿易,使企業有效利用海外低成本資金”。
特別值得一提的是,“中環香港在天津市東疆港保稅區設立的中環租賃可以視為外資租賃公司,而根據商務部有關規定(融資租賃由商務部監管、金融租賃由銀監會監管),外商投資融資租賃公司的風險資產一般不得超過凈資產總額的10倍。也就是說,中環租賃資本金可獲得10倍杠桿,其資金規模最高可達50億元。”上述金融人士向記者推測,“有此融資渠道,也難怪中環股份近期公告停止公司債的發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