燕郊電子城小區居民魏海華說,2003年托關系買了一個“010”電話,每個月能比以前省下一半話費“有人在網上賣010號,上千元一個”。
在北京周邊的河北涿州、大廠、香河等地,也“破例”接通了北京電話,“010”已成為當地吸引北京人投資置業的重要砝碼。
由于北京電話號資源稀缺、需求旺盛,2009年,燕郊通信部門推出“一機雙號”的變通做法———在京撥打燕郊電話先撥010-61592211,再撥燕郊電話,通話費用按市話標準收取;在燕郊往北京打,只要直撥即可,也按市話收取。但此業務只限于燕郊的部分新建小區,而且必須是座機。2010年這一業務被叫停。
2010年10月,河北省在加快推進環首都經濟圈建設工作會議上提出,計劃推動河北省環首都13個縣(市)的固定電話區號全部改為010、手機信號與北京共享,實現同城無漫游。但此后便無下文。
僅固話一體化就一波三折、多年“難產”,移動電話業務更是毫無進展。為何京津冀電信一體化這么難?是技術問題、成本阻礙,還是人為因素?
北京市消協法律與投訴事務部主任郎丹柯說,電信企業取消“兩費”從技術上可以實現,也不會增加成本。在技術層面,漫游和長途通話較本地通話而言沒有多余的技術投入,只是人為設計了一套資金結算機制,屬于各地運營商之間的內部交易。
一位業內人士透露,京津冀取消通信“兩費”涉及三地電信運營商的市場、用戶、資費等錯綜復雜的利益調整。在三地運營商分公司相互分割的前提下,推進這個融合進程肯定會比較困難。受經濟因素影響,三家運營商取消“兩費”的動力顯然不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