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新疆吾爾自治區政府在北京召開新聞發布會,發布了新疆發展紡織服裝產業帶動就業方面制定的十大優惠政策,如200億元左右的紡織服裝產業發展專項資金、實施稅收特殊優惠、低電價優惠、紡織品服裝運費補貼、使用新疆棉花補貼、企業員工培訓和社保補貼、支持集中建設印染污水處理設施、加大對南疆地區支持力度、加大金融支持力度等政策。希望到2023年實現紡織服裝工業總產值2125億元,就業量達到100萬人。國家《紡織工業調整和振興規劃》指出:“支持新疆發揮棉花資源優勢,發展棉紡工業,建設優質棉紗、棉布和棉紡織品基地。把新疆建設成依托內地面向中亞乃至歐洲的紡織品服裝出口加工基地和區域性國際商貿中心。”
新疆紡織服裝做到3000億元需要什么戰略?
新疆突破3000億元必定大量搶走江蘇、浙江、福建、廣東等服裝出口到歐洲的業務,因為,服裝總量不是短缺而是過剩。所以,新疆服裝可以選擇一個突破口,國內流行的說法是民族的就是世界的,但問題是,這個民族的未必就是一定要本國的,可以是外國的。如果局限于中國式服裝,就是一種教條地理解“民族的就是世界的”這句話了。
所以,建議古巴國服“瓜亞維拉”襯衫是一個突破口,不是復制款式,而是保留古巴國服的一些基本元素,如大口袋,前后都有豎條褶皺,上面裝飾有紐扣,下擺平直,不能放在褲子里面穿,采用棉、麻、絲的材料,白色。這種垂直刺繡花紋帶有菲律賓特色,或許到古巴就簡化成褶皺替代了。習近平主席這次拉美行,訪問古巴,受邀穿上瓜亞維拉襯衫參觀古巴“英雄城”圣地亞哥的革命遺跡。
問題是,古巴國服是勞爾上任后于2010年定為國服的,墨西哥人稱為婚禮襯衣,多米尼加共和國稱為“查卡巴納”,海地人稱“瓜亞貝爾”,特立尼達、多巴哥稱“夾克衫”,墨西哥2002年舉辦亞太經合組織領導人非正式會議時,東道主贈送給與會領導人的民族服裝是瓜亞維拉。這種服裝上世紀末在美國南部流行,美國政客穿上瓜亞維拉,在美國南部拉美裔社區拉選票,里根、老布什都穿過這種大襯衫作秀。
很明顯,古巴國服具有巨大的拉美市場,這也是中國服裝出口的薄弱環節,中國服裝大多數出口到美國、歐洲、東南亞、非洲等國,出口到拉美并沒有做深做透。
新疆紡織服裝一定要瞄準外貿戰略空檔,還要進行古巴國服設計改造戰略,尊重古巴襯衫不能放入褲子里面的穿法。
第一,可以設計出夾克衫,LOGO是中文英文“中國版古巴國服”。很多設計師不理解,為什么不是別的用語而是這種用語?消費者的識別能力有限,如此能夠幫助消費者的選擇,也能夠幫助消費者的認識和展示魅力。這是流動的活廣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