7月20日,來自某高校的6位大學生在廬江縣萬山鎮農民工返鄉創業園里忙碌著,這里是安徽首個設在農民工返鄉創業園里的大學生社會實踐基地。
早在2008年,經省人社廳、省財政廳批準,萬山鎮農民工創業園成為第一批省級農民工創業園,累計投資2000多萬元,占地面積40余畝,多年來吸納了數千位農民就業、創業。該園建設對促進外出務工人員還鄉就業、創業,發展地方經濟起到了較大的促進作用。但是,隨著全國性的經濟轉型、結構調整、技術創新,像諸多早年設立的創業園一樣,這個創業園遇到了可持續性發展的重大、迫切問題。河海大學文天學院與該園區共建的大學生社會實踐基地由此誕生,并納入該校重點社科課題。
參加實踐的同學介紹,本次活動是在兩名指導老師帶領下,主要進行前期調查工作,包括世界金融危機下誕生的農民工返鄉創業園的歷史貢獻及目前需要解決的可持續性發展等問題,“農民工”這個詞怎么改、城里工廠回來者不情愿再進工廠、訂單加工企業遇冷、創業園與城市電子商務對接等具體問題也在調研范圍。
園區負責人表示,隨著時代的發展及鄉親們創業新思路的需求,他們正在規劃改擴建工程。相對于城市綜合體而言,暫時就叫“美好鄉村綜合體”,要建成一個集制造、商貿、飲食、辦公、住宅、文娛、休閑、健身為一體的創業園。其中的綜合服務就包括“電子商務高端工作平臺”,鄉親坐在家里就能選購全國各地優質的原材料、精美商品,“移動平臺管理與對接中心”,不管在家還是在高速行進的動車之上,都能把農村“土掉渣”特色產品銷售到海內外。目前,高校與園區正在就這個新規劃進行必要性、可行性、效益型進行分析和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