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重陽節(jié)恰逢國慶長假,孩子們都有時間陪我過節(jié)了!”10月2日,93歲高齡的王大爺在兒孫們的陪伴下,吃了重陽家宴,體驗了甬城地鐵,顯得特別開心!記者發(fā)現(xiàn),在這個與國同慶的重陽節(jié),敬老、愛老氛圍濃厚,陪爸媽成為不少甬城市民的首選,“夕陽經(jīng)濟”也搭上了假日經(jīng)濟的“班車”。
10月2日是重陽節(jié)又逢國慶長假,家里孩子們也都在,一家人高高興興吃好家宴,陪老人坐地鐵、逛鼓樓,主要是為了讓老人過個開心的節(jié)日。這種“百善孝為先”的做法理當贊美和夸獎。
當前,中國老齡化現(xiàn)狀凸顯。子女們忙于工作,“空巢老人”、“留守老人”悄然增多,老年人“不缺物質(zhì),缺精神慰藉”已成為令人憂慮的社會現(xiàn)象。那些兒女們在外地工作,留下的是家中孤寡老人,長年忍受著對兒女的思念,有些甚至因此患上了各種疾病,也成為兒女們?nèi)魏谓鉀Q的一塊心病。
在當前,老年人生活條件逐漸有所改善的情況下,老人們最盼望的就是兒女們能多回家看看,陪他們說說話,至于在物質(zhì)上給予多少,他們倒不怎么在乎。《常回家看看》唱得很好,老人最渴望的是親情。
為此,做子女的還是常回家看看,陪陪老人散散步、談談家常、聊聊工作、說說外面的世界,讓老人不孤單,有著子女的牽掛,精神上也多了許多慰藉,自然會高興無比。如果實在是工作繁忙、家務事太多、回家很不方便。那么,遠在異地工作的子女們要多為老人著想,哪怕一個電話、一封家信都會給老人精神上的安慰。
敬老、愛老、孝老是我們民族的傳統(tǒng)美德,是每個中國公民法定的基本義務,更是全人類做人的基本準則。而用行動愛老敬老,這是實踐,更是大愛。人至暮年,常會產(chǎn)生孤獨失落感,老人需要子女的關(guān)愛。
父母辛辛苦苦把我們拉扯大,多么不容易。滴水之恩當涌泉相報,為人子女要報答生自己養(yǎng)自己的父母,這也是一種責任。為此,當子女的在忙也得抽出時間,陪同愛人,帶上孩子,一起回家看看老人,何嘗不是一大樂事呢?
作者:周運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