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日報網北京9月5日電(記者 黃適)不用來北京就能上訪?這件事放在今天也許并不是天方夜譚了。為落實黨的十八屆三中全會和中央涉法涉訴改革精神,進一步暢通和拓寬申訴信訪渠道,在全國各級法院共同努力下,最高人民法院于今年5月30日率先開通了遠程視頻接訪系統。除不具備聯通條件的,已有3435家高中基層法院實現了與最高人民法院的互聯互通,聯通率達99%,大部分法院已在接訪場所安裝專門視頻設備。截至目前,最高人民法院遠程視頻接訪系統登記案件1800件,完成洽談800件。隨著越來越多的當事人知道視頻接訪,并主動選擇這種申訴方式后,傳統走訪數量有了明顯的下降。特別是最高人民法院通過各種方式引導當事人選擇視頻接訪,重復訪的比例有了較大幅度的下降。
當記者來到最高法院三區信訪接待室時,立案庭法官熊俊勇正在受理上訪事宜。“您可以談一下你的訴求。”這位老人是廣東清遠村民黃國民,他卷入了一場征地拆遷糾紛,之所以急切向最高法院反映情況,是因他認為,當地政府、法院的處理不公。為此事,他還曾專門進京上訪。熊法官面對鏡頭,為黃先生想了兩種解決辦法,在當地法官的陪同解說下,黃先生很滿意地離開。
遠程視頻接訪系統的開通,是人民法院司法為民、便民、利民的創新舉措,旨在運用現代信息技術實現上訪群眾在當地與最高人民法院法官面對面溝通,即時互動,通過“數據多跑腿、群眾少跑路”,切實減輕群眾訴累。這種接訪方式改變了傳統的當事人需要到北京反映訴求的信訪方式,讓當事人在家門口就能與最高法院的法官進行交流,反映訴求。
遠程視頻接訪系統的開通,也解決了長期困擾涉訴信訪工作的許多問題。一是聯合接訪的形式讓當事人與各級法院之間的溝通更加順暢。傳統的信訪方式中,當事人來自五湖四海,絕大多數都只能用方言進行溝通,而現在的視頻接訪,當地法院必須指派法警以及審判人員全程參與,地方法院的法官可以充當翻譯,解決了長期困擾法院的方言溝通障礙。此外,由于傳統信訪方式是沒有地方法院的參與,個別當事人不如實反映案件審理真實情況,把責任完全推向下級法院,想想最高人民法院法官的判斷。而現在的三方會談,讓地方法院也能充分表達意見,真實還原案件審理經過,更有利于做好矛盾化解和息訴服判工作。二是全程錄像讓接談質量更高。遠程視頻接訪系統對全部接談活動進行錄音錄像,所有視頻資料將全程留痕,永久保存。一方面讓法院法官在接談過程中更加注意自己的言行,促進司法作風提升;另一方面也讓最高人民法院在第一時間糾正地方法院審判過程中的錯誤做法,將對下監督落到實處,讓人民群眾更加及時的感受到公平正義,提升司法形象,樹立司法權威;同時,地方法官能夠更快的落實最高人民法院的審查意見,防止程序“空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