執政之要首先在于人才。上世紀80年代以來,干部年輕化提速。那什么樣的人才是當代最需要的年輕干部?“基層實踐是培養鍛煉干部的‘練兵場’”;“農村是一個大舞臺,基層是一個大課堂,農民是一名好老師”;“宰相必起于州郡,猛將必發于卒伍”……習近平擔任黨和國家的領導人以來,高度重視年輕干部選拔培養,并反復強調了基層鍛煉的重要性。(2014年8月26日人民網)
紙上得來終覺淺,覺知此事要躬行。基層是一個大舞臺,大課堂,群眾是一名好老師。越是有培養前途的年輕干部,越要放到艱苦環境中去,越要派到改革和發展的第一線去,讓他們在實踐鍛煉中增強黨性、改進作風、磨練意志、陶冶情操、提升境界、增長才干。基層是一個鍛煉人的好地方,所以基層是培養年輕干部的好平臺。
選拔年輕干部要求有基層工作經歷。對年輕干部培養,不是單純的“搭臺子”、“給位子”和“破格提拔”,更重要的是要通過下放基層、多壓擔子,用其所長、補其所短。
在基層培養年輕干部具有很深遠的現實意義。比如:1、只有躬耕實踐,深入群眾,才能真正明白基層的實際情況,才能切實了解百姓的困難和需求,才能在大政方針上把握好,才能把群眾的困難解決好,把群眾的利益維護好。2,、服務基層實際上更傳達了一種為民服務的精神內涵。3、既能讓百姓體會到黨和政府的關懷和溫暖,也能讓群眾切實感受到教育實踐活動帶來的新氣象,感受到黨員干部的新作風。這無疑會徹底消除百姓與政府的隔膜,極大的拉近百姓與政府的距離,深化干群關系,增強百姓對黨和政府的信任與感情,從而夯實筑牢我黨的群眾基礎。
“一村一名大學生”、“三支一扶計劃”和“西部計劃”是黨和國家提出的重大舉措,也是社會主義新農村建設的具體措施。優化政策環境,引進急需人才。一是優惠政策招才,要圍繞本地支柱產業、特色產業、新興產業和經濟發展,打破常規,轉變觀念,認真研究和制定人才引進的優惠政策,以優厚的待遇吸引優秀的專業技術人才。二是公開選拔挑選人才,從長遠和大局考慮,每年拿出一定的編制,選調、選拔、接納高校畢業生,搞好人才儲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