據北京青年報記者不完全統計,截至今年7月26日,涉及全國31個省市自治區521名官員被先后點名通報,其中包括2名副國級官員和37名省部級官員。(新浪網 7月27日)
十八大以后,中央重拳出擊,刮起了史無前例的反腐風暴,多位省部級官員因為貪污腐敗而落馬。一大批貪官在反腐利劍下,被判處無期徒刑,既是鐵腕反腐的最美注腳,更為一些領導干部敲響了警鐘。
記得孔子在《論語》中曾經說過:“廉者,政之本也。”,“政者,正也。”,“官因廉而正” 。執政者,自身要“正”。只有廉,才能做到“正”。“正”體現出一種價值觀。古人講一身正氣,兩袖清風;我們講老實做人,清白為官,都是說從政須廉,為官當正。
狄仁杰始終保持體恤百姓、不畏權勢的本色,居屆堂之上,以民為憂;包拯一生嚴于律己,身體力行,鐵面無私,執法如山;海瑞匡正時弊,嚴肅法紀,嚴于執法,生活清廉……這些古代官員的名字今日仍耳熟能詳。他們名垂青史,皆因“清正廉潔”。
反觀今日一些官員,完全被貪婪和私欲占據了心靈,完全忽視了黨紀國法,迷失了黨性原則,背離了黨和人民的意志,把黨和人民賦予的權力作為個人的私有資本,以權謀私,大肆撈取錢財滿足個人私欲,最終落得個自毀前程的可悲下場。正應了古語:“貪如火,不遏則燎原;欲如水,不遏則滔天。”
“君子愛財,取之有道。”這是前人留下的深刻教誨,以示明鑒。然而,在現實生活中,一些黨員干部,走上領導崗位后,大權在握,就淡化了法制觀念,偏離了黨紀國法的約束,讓“貪欲”之思浮于水面。由于經不起金錢、美色等方面的誘惑,最終栽倒在“貪欲”的陷阱之中。想想看,倪發科、劉鐵男、劉志軍、李春城、薄熙來……一個個倒在腐敗下的官員,哪一個不是因為鎖不牢貪欲,最終玩火自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