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現在幾乎每個政府部門都有‘官網’,但有些網頁更新實在太慢了,這可不利于政務公開呀……”市民劉女士反映,昨天,她在市發改委網站上查詢信息時發現,首頁“委內動態”一欄,7月的信息只有3條,且都是在17日更新。6月份也僅有3條信息。(7月21日 中國新聞網)
在一個重要的部門,1個月才僅僅只有3條信息發布,難道是真的在這1個月里沒有信息了嗎?仔細想來,這就是工作上不夠認真細致,從官網設立開始,未能有效地管理網站,及時更新信息,這才使得官網一度成為擺設。
官網這樣地相同虛設,顯然已經失去了當初要求開通的意義。本來是一個和老百姓溝通的平臺,但很多地方未能很好地利用,當成了擺設,做成了“聾子的耳朵”。這樣的工作作風顯然很難能讓人理解。
近年來,隨著信息網絡發達,更多地老百姓愿意從網上獲取最新信息,全國各地陸續開始推行網絡問政、微博問政,政府機關和事業單位都開通了官方網站,有官方網站充分利用網絡平臺,為百姓解決不少困難,辦了不少實事。
官網是代表政府部門及時發布最新規章制度以及政策法規,代表的一定的權威性,同時也必須具備了一定的時效性。相關部門及時發布,更能方便群眾辦事,簡化了不少程序,少走很多彎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