據《勞動報》報道,如今,人們在享受城市化帶來的好處時,也被“城市病”—“看病難”、“行路難”等所困擾,尤其在北京、上海、廣州等特大城市,類似挑戰更為明顯。如何破解這些難題呢,大數據技術為緩解“城市病”提供了一劑良方。
讓城市生活更方便
隨著科學技術的發展和相關書籍的風行,“大數據”概念逐漸廣為人知。大數據技術正在悄然改變人們的日常生活。
上海市交通信息中心建成交通綜合信息平臺后,匯集了259項各類交通數據,為大數據分析提供海量數據基礎。在世博會期間,上海對客流量預測的平均準確率超過90%,世博會之后,交通預測機制也進入常態化。
掛號排起長隊、住院一床難求,這讓大城市“看病難”飽受詬病。
為了減少不必要的重復檢查,上海申康醫院發展中心用上了大數據。該中心不僅為就診人員建立健康檔案,而且檔案能在市區各級醫院間共享。就算你去不同醫院就診,醫生也能看到你之前的檢查記錄。這樣一來,就避免了重復檢查。全市醫院“一盤棋”,患者和醫生都節省了大量時間。
上海市食藥監局結合大數據、物聯網等新興技術,建立了多個監管應用系統。其中,基于移動技術的“餐飲電子化監管”系統,積累了62萬余條現場實時執法記錄;視頻溯源體系覆蓋企業已達2000多家,每日上報業務數據6萬多條,從食品的生產到銷售,基本做到全流程有監管,有問題可追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