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者: 海川
近日曝光的上海福喜食品有限公司使用過期雞肉制作“麥樂雞”的事件,引發眾多網友吐槽:“不想看到這樣的新聞了,我怕臟了胃又臟了眼!”;“ 不要管這些,也管不了那些無良缺德的供應商,最好的辦法就是管住自己的嘴,不吃!”;不關乎是否洋快餐,不關乎是否食品,監督的形同虛設,利益鏈的牽扯,違法成本的低下,怎么可能這樣的狀態不會層出不窮?”…….
作為全球知名的餐飲集團亦如此,我們又如何相信其他企業?如何相信社會?
近年來,三鹿奶粉事件、地溝油、口水油、蘇丹紅、瘦肉精、注水肉、牛肉膏、染色饅頭……為什么會層出不窮?為什么一些人、一些企業視自身利益為價值追求,視消費者生命如草芥?筆者認為,歸根結底,都是誠信和良知的缺失。如若不筑牢這層道德防線,偽劣假冒、坑蒙拐騙是不會真正消失,只會不斷耍新花樣,所有的監管和制約性措施都會被“上有政策下有對策”所瓦解,顯得蒼白無力。
誠信是一個企業發展的最低底線,是企業的安身立命之本。試想一個失去誠信和良知的企業如何贏得消費者的青睞?習近平總書記在十八屆中共中央政治局第一次集體學習時講話指出:“現實生活中,一些黨員、干部出這樣那樣的問題,說到底是信仰迷茫、精神迷失。”企業誠信危機在一定程度上可以歸結為信仰迷茫、精神迷失。任何一個企業管理層面如果不把誠信落實到人的道德自律、道德品質層面,不把誠信升華到人的信仰高度,它的根基是不會牢固的,因為任何外在法律法規、規章制度、紀律、準則都是有空可鉆的。
食品安全是事關每個家庭、每個人的重大基本民生問題。保護消費者的利益,珍愛消費者的生命,實際上就是保護自己、發展自己、壯大自己。每一個負責任的企業,有前瞻和眼光的企業,都應特別注重加強企業道德教育和誠信建設,更加注重企業自律,更好承擔企業主體責任,積極履行企業社會責任,用良心做食品,以誠信立品牌,帶頭做“良心食品”、“放心食品”,讓消費者吃得更加放心、更加安全,企業也才能贏得社會尊重和信奈,才會永葆長青,立于不敗之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