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改革要徹底,防止出現“既拿補貼又坐公車”的現象
新車改方案比較科學,考慮到我國地區之間差別比較大,不同層級之間情況也不一樣,所以只對地方出臺指導意見,而沒有確定具體方案。
但是,從現實來看,上有政策,下有對策的情況常常發生,不能低估地方對改革的變相抵制的能力。對于公車改革,一定要加強管理和監督,防止出現“既拿補貼又坐公車”現象。
張國清認為,如果讓“一把手”選擇的話,估計很多人還是會選擇專車,他們不是只把公車看作交通工具、工作需要——只看作交通工具,補貼已經足夠他們開私車上下班、參加會議,何必一定要用公車?更合理的解釋就是:他們將公車看做待遇、職務的象征,多少有點像古代官員坐的轎子,是一種特權思想。
公車改革的牛鼻子是“三公經費”的公開,尤其是對于車改之后,用車、租車的情況加以公開公示,應該是很好的制約和監督。當然,監督之后,狠抓落實是關鍵,曝光一起、查處一起,才能防止公車改革“開倒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