嘀嘀打車和快的打車的戰火已從出租車燃至商務租車圖/東方IC
近期,兩大打車軟件——嘀嘀打車和快的打車的“燒錢大戰”終于告一段落,紛紛取消對乘客和司機返現,同時高調宣布將進軍商務租車市常隨著半年客源爭奪戰,打車軟件打車業務進入瓶頸期,市場開發空間縮減,盈利效果不佳。此外,據易觀智庫發布數據顯示,2014年一季度中國互聯網租車市場達32.5億元的規模,預計2014年將進入發展高速期。
業內認為,進入商務租車是打車平臺的必然選擇,一來商務租車業務已經形成明確的盈利模式,今后將形成打車引流,租車賺錢的模式;二來是搭建用車平臺入口化發展的重要一步。
快的嘀嘀轉投商務租車
8月初,快的打車、嘀嘀打車取消了對出租車司機2元/單的補貼。此外,對乘客端提供的打車搶嘀嘀紅包的優惠活動也已于8月2日正式截止。意味著持續了約半年的“打車價格戰”暫時落下帷幕,打車市場爭奪也暫告一段落。
一邊廂烽火剛滅,另一邊廂硝煙再起。快的、嘀嘀不約而同地瞄準了商務租車領域,并開始不同程度地布局。
近期,快的打車去年底收購的“大黃蜂”改頭換面成為其旗下“一號專車”業務,強化商務租車品牌形象。“一號專車”目前已與多家租車公司達成合作。
曾對商務租車避而不談的嘀嘀打車近日也傳出進入該領域的消息,騰訊旗下U優打車浮出水面,據說其是嘀嘀打車的獨立項目。聯想董事長柳傳志之女柳青加盟嘀嘀打車出任首席運營商(COO),而聯想控股投資的對象中神州租車在列,為嘀嘀打車涉足商務租車埋下伏筆。
燒錢賺吆喝難賺錢
此前快的、嘀嘀在打車市場的一番“惡戰”,無疑成功將手機打車市場做大并培養用戶移動支付習慣,為各自股東——阿里、騰訊在移動互聯網領域攻下寶貴一城,但對于快的、嘀嘀而言,燒了錢賺了吆喝卻沒找到有效的盈利模式。
“在打車市場,打車平臺無法從乘客和司機處收取提成,盈利能力有限。商務租車市場盈利模式相對成熟,今后可能會成為打車軟件盈利的主要力量。”易觀智庫分析師王健認為,打車軟件的轉向是必然選擇。
此外,易觀智庫數據顯示,2014年第1季度中國互聯網租車市場規模達32.5億元,環比增長19.9%。隨著互聯網程度的加深,以及神州、一嗨為代表的互聯網租車企業的規模化效應的顯現,再加上P2P租車形式的出現及用戶認可程度和需求量的增加,中國互聯網租車市場經過破冰階段,進入高速發展時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