因不滿小區業主私搭亂建所謂的“陽光房”,遼大老教授董文成連續三年向執法部門投訴。然而,董教授的努力不僅沒能讓“陽光房”消失,新建的“陽光房”卻越來越多。
“董教授能研究明白《聊齋志異》里的奇怪事兒,卻對現實的怪現狀無能為力。”一位鄰居如此評價董教授的努力。
違建“陽光房”為何無力根治?昨日,沈陽晚報、沈陽網記者走進了董教授居住的小區。
“陽光房”來了,老教授失眠了
2010年,年屆七旬的董教授和老伴搬進了于洪區一所小區。小區裝潢精美,植被茂盛,很適合養老。
然而,好景不長。2011年春天,為了房屋保暖,一樓104室業主在樓的南面開建全小區歷史上第一處違建“陽光房”。所謂“陽光房”,就是一樓業主為了充分采光保暖,用玻璃搭建的一個小型“溫室”。其建筑面積已經超出房屋主體,屬于違建。
董教授就住在樓上,安靜的生活被打亂了。“陽光房”就建在自己窗戶底下,距離自己的窗臺不足半米,只要踩著一樓的欄桿攀上陽光房,輕易就能爬進董教授家。“要是讓不法分子利用,損失誰來負?”董教授質疑。
讓董教授更加不能忍受的是,“陽光房”嚴重影響了他的室內安靜。以前,每逢雨天,研究古典文學的董教授都喜歡坐在窗前賞雨吟詩,“陽光房”出現后,雨水拍擊在陽光房頂棚,產生了惱人的噪音,“客廳開電視都聽不清聲音”。晚上下雨,董教授更是整宿睡不著。此外,“陽光房”的玻璃頂棚把陽光反射到屋內,每到中午,董教授家的溫度都要升高幾度。
沒等來拆違,卻又等來“陽光房”
董教授從此開始了維權路。從2011年開始,董教授就不斷向沈陽市城市管理行政執法局于洪分局投訴。然而,每次投訴后,執法隊員雖然趕到現場,也貼了禁止違建的通知單,但小區違建的“陽光房”卻不見少,反倒越來越多。
2013年國慶長假期間,一樓104室業主又在北窗外開建“陽光房”,規格與南窗外的“陽光房”一模一樣。董教授再次前往執法局投訴。執法局趕到后,新的“陽光房”停工。后經兩家協商,樓下業主拆除了新建的陽光房。與此同時,行政執法局于洪分局北陵支隊向全小區下達了責令改正通知書,要求小區所有業主一周之內拆除陽光房。但整改通知書下發后再無下文,園區沒有一處“陽光房”自行拆除。雖然“陽光房”沒有拆除,但執法局的一紙責令改正通知書還是起到了震懾作用。此后半年,園區沒有業主再敢建“陽光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