8月6日,四川省委下發《關于追授杜曉剛同志“實踐黨的群眾路線優秀黨員領導干部”稱號的決定》。杜曉剛同志扎根烏蒙山區國家扶貧開發工作重點縣27年,用生命書寫了對黨的事業的無限忠誠。他心系群眾、親民為民,真抓實干、勇挑重擔,恪盡職守、勤奮敬業,嚴于律己、清正廉明。他因長期忘我工作、積勞成疾,經醫治無效不幸逝世,年僅45歲。(四川日報8月7日)
追授一詞通常指在某人去世后,為其授予某種榮譽或稱號和功勛。我們的黨追授過很多在各行各業有杰出貢獻或是精神可嘉的人,將其作為時代的標桿,為后人學習的榜樣。可能有的人會說,人都死了,要那些虛名干什么。的確,對于死了的人而言,榮譽稱號對他們來說確實沒有任何意義。但是,對于活著的人而言,特別是在現在奉獻精神匱乏的年代,我們需要這些看似是虛名實則是精神標桿的東西來支撐活著的人在活著的時候去追求更加有意義的東西,而不是為權、錢所綁架。
“幸福與金錢無關,但與內心相連”。可以說,一個人對幸福的理解很大程度上決定了他今后工作的態度,一個人可追求的東西有物質上的,也有精神上的,我們不能否認物質在我們生活中不可或缺的作用,但只追求物質,容易讓人的心變得浮躁,特別是對國家干部而言,對物質的欲望太強容易走上一條不歸路,當“一切為了人民”變成“一切為了金錢”,那這個干部不成“老虎”也成“蒼蠅”。
說杜曉剛優秀,不在于他有多聰明能干,為國家做出了多大的貢獻,而在于他有一顆為民務實的心。杜曉剛同志用生命踐行黨的群眾路線,是四川黨員干部的優秀代表,是新時期黨員領導干部的學習典范,這是四川省委對杜曉剛的評價。在全黨自上而下開展群眾路線教育實踐活動的今天,黨需要的是信念堅定、為民務實、勤于政務、敢于擔當、清正廉潔的好干部。四川省委給予杜曉剛的只是一個榮譽,卻是借此榮譽為廣大領導干部樹立學習的先鋒模范,而我們活著的人應該追的實際也是杜曉剛對待工作,對待群眾所具有的精神和境界。
當然,當我們開始追授某個干部某種稱號的時候,其實也意味著這個利國利民,被百姓愛戴的好干部已經永遠離開了我們,追授的干部越多,我們的黨和人民失去的好干部也越多。在追授他們的同時,更多的去挖掘身邊活著的先進典型,讓好干部不被埋沒,這也是對活著的干部的一種鼓勵和希望。顯然,人人都當典型顯然也是不合理的,對普通干部而言,能夠時刻自省,立足本職,敢于擔當,即使沒有驚天動地的壯舉,也會得到群眾的愛戴和支持。(滄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