收藏品公司的贈品及購字畫開具的發票
▲鄭女士買的藏品
“自從婆婆接到了一家收藏品公司打來的電話,就搞起收藏。誰勸她也不聽,就說能賺大錢,我都沒辦法了。”8月5日,無助的李女士求助沈陽晚報、沈陽網記者,希望記者能請專家為老人上堂課,讓老人不要再執迷不悟。 很不靠譜 婆婆突然癡迷收藏 前不久,李女士的婆婆神神秘秘地告訴她,自己賺大錢了,后來一聊才知道,原來是她最近迷上了收藏。 李女士說,今年年初,婆婆接到了一個陌生電話,電話里的女子自稱是一家收藏品公司的收藏顧問,說婆婆的手機號在該公司的抽獎中很幸運地被抽中了,可以到位于沈陽站附近的公司領取一根銀條。之后,婆婆隔三差五就能接到這家收藏品公司打來的電話,而每次從那家公司回來,婆婆都能拿回來一些白送的收藏品。
“我覺得這些所謂的銀條、銀幣都不值錢,白給這些東西肯定另有目的,于是勸說婆婆別陷得太深,哪知婆婆非但不聽,而且變本加厲,這次死活都要跟親戚借錢來買這家公司推薦的“畢福劍書法”,買一幅作品需要6萬元,她要向親戚借12萬。”李女士表示,收藏圈兒里的水太深,希望記者能請專家為老人上堂課。 為了賺錢 花4萬買了6幅字畫 當天,記者來到了李女士的家中,面對記者的到來,李女士的婆婆鄭女士說出了癡迷收藏的真正原因。 60歲的鄭女士稱,從接到第一個收藏品推銷電話至今,她已經陸續去了這家公司三四次,每次去都有收藏顧問一對一推薦收藏品,讓人感覺只要買了就肯定賺錢,而且要賺就能好幾萬,一來二去她就動了心。 鄭女士表示,兒女們不知道的是,除了這些白給的銀條、金幣、錢幣大全等收藏品外,她已經偷摸買了6幅字畫,一共花了4萬多元,這是她的全部積蓄。 鄭女士坦言,她買字畫并不是為了陶冶情操,而是希望掙點錢,替孩子多分擔分擔。 記者注意到,收藏品公司給鄭女士開具的購買憑證并非正規發票,而是一張收藏品全國統一專用收藏票。 專家分析 投機的心態不可取 記者看到,鄭女士所購字畫均出自一位唐姓書法家,隨后,記者與該書法家所屬的寧夏自治區書法家協會取得了聯系。 寧夏書法家協會常務理事劉銀安表示,這位書法家在寧夏當地有一定的名氣,但并非聞名遐邇,因此,未來的升值空間比較有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