導語
:好的政策可以幫助經濟重新回到成長之中,但讓中國面臨危機的問題卻并不是“只要經濟好,一切就都好”那么簡單
插文
:在經濟政策的選擇上終于做對了——決策者很明顯已經放棄了“穩健的貨幣政策”,轉而變得“積極”起來,與之相應的,還需要更加明確地把“積極的財政政策”變回“穩健”
周永康終于被拿下了,盡管懸念并沒有完全消除。周最終將受到如何處理、除了周以外是否還有老虎要打、整個反腐風暴將如何延續,這些話題并沒有與周的下場變得一同清晰起來。實際上,在社交媒體上人們馬上就開始了相關議題的討論。就我所看到的,大快人心遠遠談不上,人們更多表達的還是觀望。
面對聲勢浩大、成果累累的“反腐運動”,特別是打破了“刑不上常委”的“慣例”,人們還是無法徹底興奮起來。為了減輕周永康獲罪可能帶給公眾的沖擊,官方已經允許有關他的“小道消息”在各種媒體上公開傳播了半年多的時間。一個在世界范圍內都難以見到的現象就是,全國人都知道報紙上在說誰的報道,報道本身卻不說他是誰,最多代以“周父”相稱。這樣的“中國特色”讓公眾更加有理由質疑,這場已經揪出500多名高級官員的“反腐敗運動”究竟意味著什么?
也許有關這個問題的答案我們只需要等到10月舉行的十八屆四中全會,在官方給出的說明中,屆時中國的最高領導人將認真討論“依法治國”的議題。“依法治國”與“反腐敗運動”階段性的結論連起來讓人隱約感到了“政改”正變得越發遙遠。
實際上,對于大多數投資者來說有關政治走向的猜測變得更加困難了,值得慶幸的是,他們卻等到了一段可能足夠長時間的“牛市”——在未來相當長的一段時間里,政治家們摸索道路,官僚體系因反腐而克制私欲,宏觀政策將保持刺激力度,來自企業的經營復蘇也將為市場的走高增添動力。
這里我想重復我一直的觀點,當今領導人在經濟政策的選擇上終于做對了——他們很明顯已經放棄了“穩健的貨幣政策”,轉而變得“積極”起來,與之相應的,還需要更加明確地把“積極的財政政策”變回“穩健”。之所以說“需要更加明確”,因為在“反腐運動”中,政府開支已經大幅收斂,政府主導的投資受到了抑制,低效的項目也被壓縮了。財政政策就像是政府那只“有形的手”,它越積極,它對經濟的干擾就越厲害;而貨幣政策更多代表了市場那只“無形的手”,它不再“人為的穩健”,就可以早一點起到“決定性作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