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過關就暫緩任用”,如此具有“殺傷力”的廉政法規知識考試在陜西、甘肅等地正全面鋪開。在“凡提必考”的原則下,不久前,甘肅白銀市有138名干部因為考試成績不滿60分而被取消考察任用,其中縣處級干部21人。截至6月底,陜西共有345人因成績不合格被暫緩提拔。(7月21日《人民日報》)
任前“考廉”在陜西、甘肅等地全面鋪開,“不過關就暫緩任用”,將“考廉”結果直接與領導干部提拔任用掛鉤,推進力度之大、覆蓋范圍之廣,是空前的。廉政能否“考”出來?一石激起千層浪。有人認為,因為一場考試就暫緩干部任用,太過武斷?也有人表示,“能力很強,綜合素質突出,但因為廉政法規知識考試被卡住了,是否有些不公平?畢竟領導干部側重的還是能力。”
筆者認為,任前“考廉”完全必要。查看以往大量腐敗案件,我們不難看出一些領導干部之所以腐敗墮落,是因為法紀知識的缺乏,法紀意識的淡薄。其實,對黨員干部的廉政教育,我們平時并非抓得少,大會小會宣講、觀看廉政教育影片、發送反腐倡廉短信、參觀廉政教育基地,等等。廉政風常吹,然而效果不甚令人滿意,原因還是在于廉政教育走形式,對一些干部來說,廉政知識沒有真正入腦入心。“眼過千遍不如手過一遍”,任前“考廉”無疑會倒逼干部認真學習黨紀國法,讓反腐倡廉教育由“虛”轉“實”、由“軟”變“硬”。一個即將晉升的干部,若連起碼的廉政知識、法律法規都不知道,怎么保證廉潔?筑牢拒腐防變的思想防線,上好任前的第一堂廉政教育課,非常必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