走進黃石市下陸區老鸛廟社區黨員服務中心,服務居民公示牌上,第一個就是黨總支書記劉倫堂的照片,照片下是他的電話“13986587303”。對老鸛廟社區的群眾來說,劉倫堂是他們最熟悉的人。有困難,就找劉書記,25年來,這幾乎成為當地居民的習慣。然而6月25日,這個習慣不得不中止。那一天,74歲的劉倫堂因積勞成疾,倒在他工作了25年的社區書記的崗位上。(7月21日新華網)
劉倫堂,一名普普通通的社區黨總支書記,幾十年默默扎根基層,甘做一塊平凡的基石,以熱血身軀融入深厚泥土,用寶貴生命撐起希望綠蔭。他如同一面鏡子,讓我們不由自主地去照照自己,他身上所體現的榜樣風范、基石品格,值得我們每個人特別是廣大黨員干部好好學習。
學習他苦干實干的優良作風,做忠誠事業的“基石”。25年前,劉倫堂受命于危難,放棄鄉干部的鐵飯碗挑起支書重擔,將全部心力傾注到社區發展和建設上。他四處借款,創辦一批村集體企業,帶著老鸛廟跳出了“苦海”。像“燕子銜泥”一樣,籌資改造社區泥巴路,在全區率先實現組組通水泥路。25年來,將負債的城中村發展成總產值2.3億元的先進村,劉倫堂靠的是苦干實干。“為官一任造福一方”,這種義無反顧、咬定青山的韌勁,彰顯了一個基層干部為群眾謀取最大利益的執著信念和擔當精神。廣大黨員干部要學習他苦干實干的優良作風,做忠誠事業的“基石”。
學習他心系百姓的民本情懷,做愛民為民的“基石”。25年來,劉倫堂把群眾的大事小事全部記在20多本筆記本里,群眾的難處一一了然于心。為讓無房戶早日住進新房,他坐8小時車遠赴浙江拿建房批文;為解決患再生貧血病的群眾手術費,他帶頭捐款;當種植大戶遇到困難時,主動登門幫忙解決困難;在確診肝癌后病情稍好一點,就偷偷溜回辦公室,解決群眾難題。孔繁森曾說:“一個人愛的最高境界是愛人民。”在支書崗位上,他始終把群眾的利益放在第一位,腳踏實地踐行黨的為民宗旨,模范履行了一名基層黨員干部的職責。廣大黨員干部要學習他心系百姓的民本情懷,做愛民為民的“基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