強臺風“威馬遜”導致瓊、粵、桂三省區數百萬群眾受災。昨天,有媒體報道稱,南方三伏天里往往氣溫超過30℃,紅會向災區送棉被并非災民所需。對此,中國紅十字會總會相關負責人回應稱,3500床棉被是應當地需求而調撥,絕不是一拍腦袋就決定的事,很多災民住在臨時安置點,棉被可鋪可蓋,老人、婦女、兒童等都可能會用到棉被。(7月21日新華網)
“夏日臺風肆虐,紅會棉被救災”。夏日里的棉被再一次刺激了公眾挑剔的眼光,不出意外的把紅會推上風口浪尖,讓紅會入座針氈。不過,這樣的情況也是能夠預料得到的。近年來關于紅會的一系列負面新聞著實讓這個部門不說“暈頭轉向”,至少可以說是“疲于應付”,就像上文中提到的這則事件一樣,盡管有時事件的過錯并不在紅會一邊,然而社會的道德批判和輿論譴責隨著紅會成為漸次成為焦點,自然而然的緊隨其后。
“威馬遜”威力實在太過厲害,臺風過境之后瓊粵桂三省受災嚴重。災害天氣過后,災民需要安置,試想,災民經歷了暴雨、臺風和露天,身體因為天氣的無端變化和災害天氣的驚嚇,早已精疲力盡了,棉被可鋪可蓋,自然而然的成為恢復體力和養精蓄銳的需要,從這樣的出發點來看,紅會調撥棉被救災無疑是正確的。而這樣的決定,也被證明是行之有效的,海南紅十字三亞救援隊長陳銳就表示“沒有衣服和棉被防寒是絕對不行的”。至于網友的一時“鼓噪”,因為少了一些身臨其境的感知,順其自然的進入了早已預設好的道德批判軌道。
有人表示“相比于棉被,更渴望涼席”。作為夏天消暑的必備,涼席自然贏得人們的喜愛。但涼席之于災害天氣,自然不是必備品,在保證好百姓祛濕、避寒等的應急下,救災提供涼席理所應當的在提供棉被的身后,況且如今災區暫時沒辦法支撐起消暑納涼的條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