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000元、5000元的紅包隨手就收;對企業違法違規行為廣開綠燈……2014年上半年,深圳檢察機關查處環保系統受賄案9件9人,目前正陸續進入審查起訴環節,其中兩人已被提起公訴。一個基層環保部門的執法人員,最高正科級,官雖不大,卻有著足以扼住企業咽喉的權力。利用這些權力吃拿卡要,辦案檢察官稱此類“蠅貪”現象不容小視。
群體性“蠅貪” 又一個集體腐敗的標本。來自中國青年報的報道稱2014年上半年,深圳檢察機關查處深圳市環保系統受賄案9件9人,這些人基層環保部門的執法人員,最高正科級,官雖不大,卻用足以扼住企業咽喉的權力,三五千元紅包隨手就收。在反腐工作風聲鶴唳恨不得從娃娃抓起的現實語境下,一個基層環保職能部門如此大規模前赴后繼地淪陷在貪腐泥沼,著實令人大跌眼鏡,噓唏不已。說來說去無非是“上下勾結、利益均沾”的貪腐鏈。
在中央八項規定和加大反腐力度“既打老虎,也拍蒼蠅”大環境下,一群“蒼蠅”撲臉著實讓人不快。在“潛規則”下,這些“蠅貪”放任轄內行賄企業大放污水。用“送錢”與“沒送錢”、“關照”與“不關照”做單項選擇題。采取“睜一只眼閉一只眼、掉包水質樣品、修改檢查筆錄、降低檢查頻率、違規辦理環保批文等惡劣的手段,知法犯法,鉆監管空子,讓環保法律法規形同虛設。這樣的群體性“蠅貪”可以和群體性癔病相提并論。單個看來似乎危害不大,但常群體性發案,危害不容小覷。
“收受紅包禮品在貪腐人員之間并不是秘密,也互不避諱,甚至還多次出現代收轉交的猖狂局面”。這樣的貪腐實際是架空監管,形成“人人都是責任人”“人人都不是責任人”的尷尬境地。讓民意反彈或輿論批判難以找到準確的靶子,真正到了關鍵時刻就可以相互推諉、全身而退,神龍見首不見尾。
正如辦案檢察官所言,形成蠅貪是因為基層公務員平時不容易引起社會的關注,在“打老虎”、“拍蒼蠅”過程中目光緊盯政界上層領導的時候多,將目光下移的時候少,加上行受賄又往往限于在企業與工作人員之間,次數較多但數額零散,也造就了基層腐敗問題在一定程度上發現難、查證難,讓“眼前蒼蠅撲臉”但著實難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