據新華社電一句“我有肖像權”,讓黑龍江省鶴崗市某副市長將網民對礦難的關注轉移到自己身上,成功“上位”新聞當事人。近年來,隨著政府信息公開透明度的加強,政府部門和工作人員生硬拒絕記者采訪或介入新聞事件的已越來越少,而一些明著不說、暗地里卻拒絕記者介入新聞現場的官員“奇葩”話語卻隨之而生。(7月21日,京華時報)
近來年,官員的各種“奇葩”話語、政府部門的各種“神回復”被曝光,讓人又是好笑又是好氣,那造成這些“奇葩”話語產生的原因究竟是什么呢?
一種可能是對外宣傳能力不強。有些人是做事有水平,說話卻不行,面對鏡頭,面對公眾,就不知道該說什么,很多時候的話語是沖口而出,沒有思考,比如“不好吃干嗎要保護”,這就是典型的對外宣傳能力、語言表達能力弱的表現。第二種可能是膽怯,害怕負責拒絕采訪。隨著對信息的公開、透明力度的大家,明著拒絕媒體采訪,或是拒絕網絡問政的問題是不可能了,他們就使巧勁找借口推脫,比如“我在開會聯系辦公室吧”,暗地拒絕,實質就是害怕“禍從口出”。還有一種可能就是狂妄囂張,認為自己的官職達到了一定的位置,沒有什么能奈他何,說話也豪不顧及,比附“我是處級領導,誰敢查我的車”。
不管是什么原因造就一句句“奇葩”話語,導致的結果便是政府的公信力越來越低,群眾們也不樂意聽到這些“奇葩”話語、“神回復”。提高語言表達能力、邏輯能力、對外宣傳能力,真心實意的為群眾辦實事、解難題,正面回應采訪,讓信息更加公開透明,這些“奇葩”話語或將消失。(殷浩然)
作者:殷浩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