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新網北京7月18日電 (記者 石巖)“入世12年來,我國社會主義市場經濟體制建設實現了一個跨越式的發展,中國逐步發展成為世界貿易大國和經濟大國。在新的歷史時期,加快構建開放型經濟新體制,有必要進一步加強貿易政策合規工作。”18日,中國商務部世界貿易組織司商務參贊劉毓驊如是說。
劉毓驊所指的貿易政策合規,即是指國務院各部門、地方各級人民政府及其部門制定的有關或影響貨物貿易、服務貿易以及與貿易有關的知識產權等方面的規章、規范性文件和其他政策措施,應當符合《世界貿易組織協定》及其附件和后續協定、《中華人民共和國加入議定書》和《中國加入工作組報告書》相關規定。
上述規定,來自于國務院辦公廳近日印發的《關于進一步加強貿易政策合規工作的通知》。劉毓驊指出,《通知》的發布是中國政府落實中共十八屆三中全會精神,加快構建開放型經濟新體制,完善法制化營商環境的一項重大舉措,彰顯了新一屆政府深化經濟體制改革,建立公平開放透明的市場規則的堅定決心。
“自中國加入世貿組織以后,貿易政策合規工作就一直在推進。”接受中新社記者采訪時,中國社會科學院國際經濟法室主任劉敬東指出。
商務部提供的資料亦顯示,按照世貿組織協定,每一成員應保證其法律、法規和行政程序與世貿組織各協定對其規定的義務相一致。為此,在加入世貿組織前后,中國對經濟領域的法律法規進行了集中清理、對不符合世貿規則的進行了修改和完善,這是中國系統推進貿易政策合規工作的開端。
此后,中國十分重視貿易伙伴對中國貿易政策的關注,結合改革開放的需要和世貿組織成員的各方面意見,對政策法規進行不斷梳理和完善,推進了改革開放進程。
“與加入世貿組織之前相比,國內國際經濟形勢已經發生了重大變化。我國已經成為世界第一貨物貿易大國和第二大經濟體,是120多個國家的第一大貿易伙伴。”劉毓驊說,“我國經濟與世界經濟高度融合,因此,我國的貿易政策已不再只是我們自己的事情,中國的每一項貿易政策都可能成為影響世界經濟貿易體系運轉的重要因素。”
需要指出的是,“入世”12年來,中國的貿易政策合規工作主要方式是階段性、脈沖式的集中清理,是一種后置的方式,尚未形成穩定的機制和制度。
“事后清理法律法規的做法在一定程度上也會影響我們政府的公信力,就是出臺了再修訂這種工作方式。”劉毓驊說,“這種工作方式已經不能適應我們國家從一個貿易大國到一個貿易強國的轉變的戰略需要。”
劉毓驊指出,中國的貿易伙伴非常重視和關注中國貿易政策對他們的影響。他以本月3日剛剛結束的世貿組織對華第五次貿易政策審議為例稱,成員對中國政策共提出了1700多個書面問題,涉及透明度問題、政府干預微觀經濟活動、國有企業特殊待遇、海關執法統一性、標準和檢驗檢疫措施、知識產權保護、中國(上海)自由貿易試驗區等中國經貿體制的方方面面。
按照世貿組織規則,貿易額排名全球前四位的成員,每兩年需要接受一次審議。在審議期間,中國的貿易政策是其他成員國高度關注的對象。
“中國向來是多邊貿易體制的積極參與者、堅定支持者和重要貢獻者。而加強貿易政策的合規工作,恰是中國以實際行動支持世貿組織的又一例證。”劉敬東說,特別是在多哈回合談判剛剛取得艱難突破的當前,對于世貿組織所代表的多邊貿易體系的支持更有其現實意義。
與此同時,中共十八屆三中全會指出,要堅持世界貿易體制規則,就是要更好地運用規則來促進市場深度融合、資源高效配置、國際國內要素有序自由流動,要更多地依靠規則來化解國際經貿發展進程中面臨的諸多阻力和矛盾。
有鑒于此,國務院下發《關于進一步加強貿易政策合規工作的通知》?!锻ㄖ访鞔_,對于世貿組織成員提出意見的貿易政策,如涉及國務院有關部門,由商務部商有關部門研究提出合規性書面意見,抄送國務院法制辦公室,有關部門做好相關后續工作;涉及地方人民政府及其部門制定的貿易政策,由商務部商有關部門提出合規性書面意見,并告知有關省、自治區、直轄市人民政府,抄送國務院法制辦公室,有關地方人民政府做好相關后續工作。
《通知》要求,國務院各部門應在擬定貿易政策的過程中進行合規性評估,并在正式發布時將政策文本抄送商務部。國務院各部門擬定的貿易政策,如有必要,應在按有關程序報送審查或自行發布之前就是否合規征求商務部的意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