剛剛過去的2014年上半年,是反腐風暴不斷加速的半年。從年初到6月30日,在中央紀委監察部官網的“案件查處”欄目中,有375名官員被點名通報,包括接受組織調查、“雙開”、移送司法機關等。這一數字,已經超過了2013年的全年反腐“戰果”。(7月18日,人民網)
正如中國社會科學院中國廉政研究中心副秘書長高波所說,一邊高壓反腐,一邊各項工作有序推進,對“控制的力度”的有效把控,“這也是中國共產黨有自信、有能力、有信心的表現。”反腐風暴給官場帶來強大震懾,還不僅僅體現在“提速”上。“宜將剩勇追窮寇”,用反腐營造良好的政治生態,才是這場風暴發展的方向。筆者認為,反腐風暴持續發力,必將讓改革提速,營造良好從政生態。
十八大以來,黨中央明顯加大了懲治腐敗的力度。這一方面是基于對腐敗的長期性、艱巨性和復雜性的判斷;另一方面,也是回應了老百姓對于加大懲治腐敗力度的訴求。歷史上某些朝代“嚴刑酷法”并未達到廉潔效果的事實,并不能成為當下放松打擊腐敗的借口。反而,應該讓反腐風暴來得更“猛烈”些,以治標為治本贏得時間,集中體現中央領導政治智慧,以及治理腐敗的堅定決心。
眾所周知,腐敗問題自古就有,一直都令人深惡痛絕。現今也出現了一些比較重大的官員腐敗案件,對黨和政府形象產生了極大的負面影響,成為了當前社會的一大“頑疾”。為徹底整頓官場惡風陋習,使領導干部“不想腐、不能腐、不敢腐”。當下,中紀委反腐行動屢屢出招,既拍蒼蠅,也打老虎,讓公眾為之歡呼,讓世界為之震驚。彰顯出中央強力反腐敗的威力和決心,這給全國的官員起到了強有力的警醒震懾作用。
為此,中紀委從去年就已經開始的一系列改革措施,為反腐做了長期性的制度設計。而其中的一些措施,效果已經開始顯現。半年之內,中紀委已兩次進行機構改革,增設了4個紀檢監察室與1個紀檢監察干部監督室,而“紀檢監察干部監督室”則是為解決“燈下黑”而增設的部門,強化“震懾作用”,為以治本為導向的制度反腐贏得時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