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微博中開始流傳著這樣一條:考公務員的請注意了,我就不告訴你,背完這600多句話,你申論隨便寫寫也是70分以上。而據業內調查顯示,每年申論考過65分的比例不過10%。這600句真有如此“神奇功效”嗎?專家表示,600句只是有利于申論寫作中將文章帶入公務員的“語境”當中,但對分數起不到決定性作用。
大致瀏覽下這所謂的600句申論神句,正如專家所言,不過是些假大空的套話、官話而已。其實,諸如這樣的申論寶典、萬能模式,在網上、在書店也并不鮮見,而且還引得一眾人等對其萬分敬仰和膜拜。
有需求,才有市場,才有供給。如此這般的申論神句、模板、寶典等得以大行其道,其中緣由,無非是迎合了一些人的浮躁心理。不想努力,又想成功。倘若成功來得如此之易,誰還愿意去起早貪黑的備戰公考。
指望這樣的區區600句申論神句,就能贏得申論嗎。如果是這樣,那也是太小看申論的出題水平了。看下近些年來的申論試題可知,考察的一般都是一些具體問題而非泛泛而談,比如黃河精神與中華文化、培育理性社會心態、社會道德危機及社會建設等問題。
如果在考試之時,面對這些具體問題,去削足適履的套用這些模板和神句,其效果恐怕只能適得其反。過多的套話、空話往往會使改卷之人產生審美疲勞,而適當的標新立異或是別出心裁,也許能讓考官眼前一亮,給你打個高分也不是不無可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