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群眾檔案’救了我的命!”7月7日,大新縣桃城鎮寶賢村村民陸美蘭說。原來,陸美蘭2012年被查出患有白血病,先后花去醫療費10多萬元。除了新農合報銷部分醫藥費,她還欠了不少債,因病返貧。今年5月,在建立“群眾檔案”中,桃城鎮黨委政府了解到她的困境后,發動干部群眾和企業捐款4萬多元,不僅幫她還清欠款,還扶持她養殖珍珠鴨,給了她生活的勇氣。在開展黨的群眾路線教育實踐活動中,大新縣組織全縣310名駐村干部深入6萬農戶家庭收集民情,建成內容完備、更新快捷的全區第一個縣級“群眾檔案”。(中國共產黨新聞網7月5日)
為進一步了解群眾需求,幫助困難群眾解決難題,在繼“民情檔案”之后,大新探索出了一種記錄更詳盡、系統更完備、更新更迅速的電子“群眾檔案”。如今,駐村干部只要一點鼠標,全村農戶家庭基本信息和生產生活問題一目了然。“群眾檔案”猶如一張民情聯系網,將農村工作觸角延伸到千家萬戶,成為駐村干部掌握民情動態變化的“跟蹤器”。
相比于普通的“民情檔案”,“群眾檔案”的優點顯而易見,“群眾檔案”將全縣的農戶納入到這一關系網中,便于在全縣范圍內查找困難群眾,及時給予幫助。黨員干部在深入群眾時,也能在最短時間摸準群眾最想辦的事,搞清群眾最困難的事,切實為民排憂解難。除此之外,領導干部平時也可走村入戶,主動與群眾聯系,了解生產生活情況,聽取意見建議,并及時更新“群眾檔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