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含山縣將要發放離任村干部生活補助,但該縣環峰鎮梅山村85歲的孤寡老人朱世珍因行動不便而犯難。作為梅山行政村侯村“黨員服務點”負責人的張孝模得知情況后,立刻放下手中的活,幫老人咨詢申辦程序,準備好各項資料,不到半天時間,朱世珍老人的煩心事就解決了。(7月7日 中安在線)
黨的群眾路線教育實踐活動開展以來,含山縣從創建服務型黨組織入手,開展“微服務”活動,著重引領黨員領導干部深入基層。在每個自然村選定一個黨員服務點,并在服務點黨員家門口的醒目處懸掛標牌,每個服務點配備3名黨員,為群眾提供各項政策咨詢、農家課堂教學、矛盾糾紛化解、科學技術普及等6項服務。筆者認為,各級黨委號召黨員干部,深入到基層第一線去,為身邊的群眾開展“微服務”,這是值得倡導的事。
實事求是地說,我們很多黨員干部,特別是基層的黨員干部,位低權小,他們很多人和普通群眾也沒有多大的區別,如果我們去奢求每一個黨員干部,深入到群眾中去,去解決群眾修橋修路的問題,解決群眾環境改善,吃水飲水的問題,可能是有一定難度的。而群眾出了眾所周知的行路難、飲水難等困難外,也還有一些個體的群眾經常受困于一些雞毛蒜皮的小事,這些小事在宏觀上確實是小事,但對處在其中的群眾來說又是大事。因此黨委號召干部行動起來,開展“微服務”,去解決他們這些小事是很有必要的。
這樣看來,黨員干部深入到群眾中去,深入到群眾的家門口,深入到群眾的田間地頭,去給群眾提供面對面,心貼心的“微服務”,去給群眾擺家常,化解群眾彼此之間的矛盾,去給群眾跑腿,幫助群眾辦理一些到政府機關去辦理的事務,去和群眾嘮嗑嘮嗑,在嘮嗑中向群眾宣傳黨的方針政策,宣傳科技知識,向群眾介紹一些先進的科學種植技術,這是很多黨員干部都能夠做到的,也能夠做好的。
“尺有所長,寸有所短。”希望廣大基層黨員干部結合自身特點,多為群眾開展“微服務”,確保自己的群眾路線同樣走得精彩。
作者:江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