核心提示:部分城市已經限購,同時最重要的還是城市戶籍已經開放,對建制鎮和小城市是全面放開,就是說基本沒有門檻,只要有意愿、想落戶,有合法穩定的住所,哪怕是租的房子都可以落戶。因此在未來5、6年時間里,房地產業還會有幾年好時光。但房地產業長期保持高速發展也是不可持續的。
幾個城市取消“限購”,就已經讓市場不淡定了。誰知還有更猛的政策—城市戶籍大開放,這意味著1億人已經走在進城的路上了。
“城市戶口”不再稀罕
昨天,國務院召開專題新聞發布會,解讀最近出臺的《關于進一步推進戶籍制度改革的意見》。簡單一句話理解,就是“歡迎進城!”
具體而言,對建制鎮和小城市是全面放開,就是說基本沒有門檻,只要有意愿、想落戶,有合法穩定的住所,哪怕是租的房子都可以落戶。
中等城市是基本放開,門檻比較低,只要有合法穩定的住所,合法穩定的就業,按照先后順序排隊,有意愿落戶的一般也都可以落戶。
對大城市能放開的也盡量放開,相對降低了門檻。其中,城區人口100萬至300萬的城市,只要有合法穩定就業,達到一定年限,并有合法穩定的住所,同時按照國家規定參加社會保險達到一定的年限就可以落戶。
城區人口300萬到500萬的城市,則要適度控制落戶的規模和節奏。對于500萬人口以上的特大城市,這次《意見》是明確要嚴格控制人口規模,通過積分制度,建立公開透明的落戶通道。
會助推房價上漲嗎
政策的用意很明顯,除了少數特大型城市,多數城市對人口涌入都是持歡迎態度的。
事實上,按照“新型城鎮化規劃”的三大目標之一,到2020年要解決約1億農業轉移人口落戶城鎮的問題。為實現這一目標,戶籍改變必須先行。
此外,與之相配套的城市交通、產業引導也將逐步落實。這對這些城市的房價會產生怎樣的影響呢?
毫無疑問,在這樣的政策引導下,未來三四線中小城市(甚至包括少量的二線省會城市)將面臨“人流”、“資金流”的持續涌入。
從中長期趨勢看,是有利于當地樓市發展的。但應看到一個現實問題,目前多數三四線城市都已經經歷了一輪房地產開發熱潮,不僅地價高企,大量的新建住宅供應也透支了當地的實際需求。
因此,在這些地方短期內主要面臨的問題仍是“去庫存”,房價也呈向下調整趨勢;戶籍制度改革雖然是利好,要翻轉目前的市場走勢,恐怕還很難,但有可能起到托底作用,讓“降勢”不那么陡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