機構態度“很糾結”
此前,內地基金經理在港股通的投資上,關注點主要還是在AH股價差較大股票的套利機會上,以及“A股有港股無”或者“A股無港股有”的股票上。前者例如白酒、中藥等,后者例如博彩、娛樂行業等。而香港基金經理及海外投資人士則更樂于通過模型來判斷A股的投資價值。
該基金經理對《金證券》記者表示,滬港通開通下,感受最深的是,香港基金經理及海外投資人士開始更多的考慮A股特有的市場情緒和炒作規律。“他們想法的轉變,對于我來說觸動很大,我們今后的投資不僅要考慮A股投資者帶來的影響,還要考慮他們進入這個市場后,一舉一動給這個市場帶來的影響。”
《金證券》記者獲悉,雖然大家抱有極大的熱情,但在是否參與上,內地機構仍然“很糾結”。深圳多家投資機構負責人告訴記者,暫時也是處于“詢問”和“打探”階段,如何投資需要再觀察一段時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