換言之,這種所謂“救市”只能使中國經濟的最基本面——工商業企業,特別是中小民營企業生存更加艱難,更加接近崩潰的邊緣。所謂“皮之不存,毛將焉附”,中國經濟的“真皮”是工商業企業,它才能真正創造財富。房地產業很少創造真正的財富,它更多是財富再分配的利器——將天賦和國家的,本屬于全民的財富,轉移到地方政府、房產商和商業銀行手中。房價越高,意味著一個政府的法外稅負越高。
本質而言,中國經濟的核心問題是政府太昂貴,這不僅指政府的自身消費,包括公款吃喝、公車和公款旅游等;對社會財富更大的浪費和損耗是政府投資,如果政府投資用于民間辦不了的核心關鍵技術(比如美國政府和軍方開發的因特網)也有必要,但政府投資大量用于毫無技術含量的“鐵公基”,權錢交易貪腐空間巨大,浪費嚴重、效率低下。其勢必不斷加大稅負,取代民間更高效的投資,甚至摧毀民間企業的生存基礎。
看到PSL這一消息的時候,筆者正在山東某地訪問,聽當地的企業家訴苦說:現在企業生存越來越艱難,很多企業都沒有現金流了,但地方政府又要保證稅收增長,有的開始逼著企業向銀行貸款交稅。
如要真心誠意地拯救中國經濟,絕非再蓋一萬億的房子,而應從轉為企業減稅一萬億開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