券商大集合資管產品已停發一年有余。
證監會日前發布了《公開募集證券投資基金運作管理辦法》,明確投資者超過200人的大集合可轉為公募基金。但目前具備公募基金資格的僅東方證券、華融證券和山西證券3家券商,中銀國際證券、浙商證券的業務資格還在審批中,券商申請公募資格的進展緩慢,大集合仍然面臨如何存續的尷尬。
公募申請進展緩慢
去年6月起,監管層不允許券商再發起大集合產品,即投資者超過200人的集合資產管理計劃,取而代之的是允許符合條件的券商發行公募基金產品。
“小集合規定了人數不超200人,門檻在100萬元以上,這就限制了產品的規模。”上海一家大型券商的資管副總經理告訴證券時報記者,“大集合停發了,面對競爭已經很激烈的公募基金,券商資管要做大規模和為更多投資者服務,依然得沖進公募這片紅海。”
截至今年6月30日,發行公募基金產品的基金公司已有84家,公募基金產品的最新規模已達3.548萬億元。然而,大集合停發已超過一年,目前獲得公募基金資格的券商卻屈指可數。
目前具備公募基金資格的3家券商中,也僅東方證券資產管理公司已發行了2只產品,華融證券和山西證券尚未發行。
按證監會最新公布的名單,現有2家券商的公募資格正在審批中,分別是中銀國際證券和浙商證券。記者獲悉,監管層已對2家券商進行了現場檢查,浙商證券已開始籌備第一只產品,待取得資格后將進行申報。
券商申請公募的步伐顯然過于緩慢。“我們早在去年6月就成立了基金管理部,團隊設置等方面的申請材料早已上報,但一直未被受理。”國泰君安某資管人士表示,業內多家券商都已成立了資產管理子公司,但受制于相關規定,仍未能順利申請資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