久久精品免费看国产成人,四虎国产精品亚洲一区久久,伊人精品久久久7777,成人欧美一区二区三区在线,99精品国产福利一区二区,亚洲精品成人毛片久久久,久久精品99精品免费观看 ,99热久久这里只有精品免费,久久精品免费一区二区三区

首頁 > 產經 > 正文

成都成中歐物流樞紐 成為連接世界樞紐城市之一
2014-07-16 10:44:15   來源:中國財經時報網原創   評論:0 點擊:

  從2014年開始,蓉歐快鐵去程班列運行滿載率已經達到85%以上,且開行第45班時出現了爆倉的情況。  蓉歐快鐵的良好運行狀態縮短了成都

  7月1日,張勛就和成都市質監局等部門加緊商討肉類進口指定口岸的工作安排,由于成都鐵路口岸已經具有冷鏈倉庫,他樂觀估計本月底就可以辦下肉類進口口岸的牌照。而陳仲維表示,8月底,整車口岸也可能拿下來,這樣蓉歐快鐵的返程貨物市場需求將是很大的。

  整車等產品貨物的進口資質獲得之后,對成都城市發展和地區經濟的影響是很大的。比如,此前,汽車進口只能在天津、大連等6個沿海口岸和4個沿邊口岸,這些口岸大都需要走海運。成都獲得整車進口之后,巨大的腹地市場需求以及快捷便宜的運輸,將改變既往的進出口格局以及生產力布局。

  在陳仲維看來,返程貨物是很大的市場。首先,來自成都本地的需求就很大,一汽大眾、沃爾沃在成都都有生產基地,可以爭取其整車項目進口零部件和德國寶馬、奔馳、奧迪等品牌汽車進口零部件通過蓉歐快鐵返程班列運輸。

  另外,法國家樂福、歐尚等全球連鎖超市在成都等地都有分支機構,其銷售的進口生鮮產品以及法國紅酒、波蘭肉類制品、德國肉制品、意大利紅酒服裝配件等都可通過蓉歐快鐵返程班列運輸。

  樞紐建設

  在準備開通返程班列的同時,成都也在加強去程貨物的組織。最近,成都與深圳簽訂協議開通了成都至深圳、深圳至成都鐵路快速貨物集裝箱往返班列。蓉深班列的開行將吸引更多珠三角地區的外貿進出口貨源通過蓉歐快鐵運輸到歐洲。

  成都還在爭取云南、貴州等未開行亞歐班列的省市政府的支持,爭取其貨物利用蓉歐快鐵亞歐大通道;另一方面聯合已開行亞歐班列但開行情況不理想的城市,爭取在互惠共贏的基礎上為蓉歐快鐵貨源組織和穩定運行提供幫助和支持。

  目前,蓉歐快鐵主要貨源有來自華東、華南的汽車零配件、家電產品、服裝鞋帽、工業品、日用品等,以及成都本地的電子信息產品,其中本地貨源占20%。

  蓉歐班列在全國已經具有一定的影響力,受到DHL、UPS等國際貨代和DELL、聯想等生產商的認可,其中DHL已經與成都亞歐班列物流有限公司簽署了包租20個40英尺集裝箱的包艙協議,UPS等國際貨代公司也正在商談包租協議。

  隨著這些工作的迅速開展,陳仲維介紹,下半年將重點啟動成都和羅茲兩地面向中國西部貿易轉運中心和面向歐洲貿易轉運中心規劃建設工作,力爭早日將成都和羅茲建設成為中歐進出口貨物轉運的橋頭堡。

  陳仲維表示,成都與世界城市的通達性,不光是帶來旅游,更多的是商務人士,通過交通樞紐的打造,內陸城市變成外向型城市、口岸城市。

  今年上半年,中鐵總公司在對蓉歐快鐵在內多條對歐線路的調研后,對西部通道進行了提速,從以前日行車800公里提高到日行車1200公里,這樣就更加縮短成都等城市到達歐洲的時間。去年蓉歐班列運行時間14天,春節以后提高到13天,7月1日之后,可以達到12天,而如果換成空運,時間也需要10天,而空運的成本則是鐵路運輸的4倍左右。

  蓉歐快鐵的穩定運行也孕育出更多的投資機會,一些在沿海的企業總部可以放到成都,而一些在歐洲的工廠可以轉移到成都來,現在這些可能性正在變為現實。陳仲維介紹,已經有好幾家歐洲的企業在成都洽談,而且兩端貿易的興起將對產業結構的調整發揮作用。

  “這背后就是產業結構調整,投資環境的改善,為西部企業延長了市場半徑。之前西部地區不得不依賴港口,只有向東走,決定了西部地區與沿海城市的物流劣勢,被動的承接產業轉移。”陳仲維表示,蓉歐快鐵重要意義就在于改變了這一格局,西部地區可以主動調整產業結構。

相關熱詞搜索:中歐 成都 物流

上一篇:信邦制藥預計上半年盈利增長 整合效應好于預期
下一篇:雅保62億美元收購洛克伍德 一致和可預測盈利增長

分享到: 收藏

右側版權信息

凡本網注明"來源:中國財經時報網 的所有作品,版權均屬于中國財經時報網,轉載請注明"來源中國財經時報網“。

凡本網注明 "來源:XXX(非中國財經時報網)" 的作品,均轉載自其它媒體,轉載目的在于傳遞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網贊同其觀點和對其真實性負責。

如因作品內容、版權和其它問題需要同本網聯系的,請在30日內進行。

關于我們 | 聯系方式 | 版權聲明 | 招聘信息 | 供稿服務

 

違法信息舉報 違法和不良信息舉報郵箱:cncaijing@163.com

中國互聯網視聽節目服務自律公約 

中國財經時報網版權所有 聯系郵箱:cncaijing@163.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