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資料圖)
河南經(jīng)濟報記者 吉娜 通訊員 王真
“這次集資修路我們是經(jīng)過黨員大會、群眾代表大會集體商討,最終決定由村集體出一部分用料資金,其余資金由各組村民自治。”近日,郟縣白廟鄉(xiāng)邢莊村黨支部書記邢坤杰一邊指揮修路一邊鏗鏘有力的說道。
得益于鄉(xiāng)村振興戰(zhàn)略,邢莊村像大多數(shù)農(nóng)村一樣,主次干道基本完成硬化,但村民家門口的排前道還處于“晴天一身灰、雨天兩腳泥”的狀態(tài),這一直是本村黨支部書記邢坤杰的一塊心病,“資金不足”是修路最大的阻力。
“坤杰,最近石子、水泥降價降的厲害啊!”朋友帶來的這個消息,如同沙漠里的甘霖,將邢坤杰為群眾修路的念頭重新燃起,機不容失,說干就干。他立刻召開村兩委會議,提出修路的建議,得到了所有村干部的支持后,隨即召開黨員大會、村民代表大會,共同商討決定,由村兩委主導,用村集體資金購買一部分用料,其余資金由各路村民各自推選出一名代表,由代表籌集同路群眾資金,用于自家門口道路鋪設(shè)污水管道及硬化道路,集資完成即刻開工。
“一開始有一部分觀望的群眾,當然也有絕對支持的,只要有一條路硬化完成,其余的人就會立即加入,我有這個信心!”邢坤杰回憶修路起初的困難,沒有絲毫灰心。
果不其然,先修500米的計劃,在第一條路完工,群眾見到希望后被打破,越來越多的群眾自發(fā)出工出錢,源源不斷的加入進來,目前籌集資金已達到10萬元,修路計劃已增至1500米,惠及70戶村民320余人。
“這次修路之所以能這樣順利,得益于村民自治,村民代表本著自愿原則與本條路的村民去協(xié)調(diào)籌款,集資完成后,村兩委負責進行修路一條龍服務(wù)。”在此次修路過程中,邢莊村摒棄“等靠要”的思想,主動作為,探索村民自治的新路子,充分調(diào)動了本村群眾的內(nèi)生動力,激發(fā)了村民參與鄉(xiāng)村治理的熱情,實現(xiàn)了由“為民作主”到“由民作主”的轉(zhuǎn)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