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資料圖)
河南經濟報記者 趙顯志
“南陽市科技局創新科技服務新模式,全面提升創新創業活躍度,截至目前,南陽市創新龍頭企業8家,瞪羚企業41家,高新技術企業497家,科技型中小企業突破3000家,位居全省前列。”這是8月15日上午,記者從南陽召開的“打造‘六最’營商環境 助推副中心崛起”第五場新聞發布會上了解的信息。
2022年以來,南陽市委、市政府把創新驅動戰略作為重中之重,實施“創新創業行動”列在“十大行動”的重要位置,成立了科技創新推動發展委員會,出臺了一攬子政策措施,為構建一流創新生態奠定了堅實基礎。
會上,南陽市科技局黨組成員、副局長王宇從5個方面具體介紹了該市在“創新創業活躍度”指標方面取得的工作成效。
以主導產業技術升級為突破口,加強與清華大學、西湖大學、浙江大學、鄭州大學等高校院所的科技交流合作。“生物基運輸燃料技術全國重點實驗室”獲科技部批復建設,牧原實驗室作為南陽首家省實驗室成功揭牌,建成南水北調元宇宙研究中心、西湖牧原合成生物研究院、東方光微研究院、先進光學與功能鍍膜中試基地等一批高能級創新平臺。
集聚資源力量,實施科技型企業培育工程,建立“微成長、小升高、高變強”的梯次培育機制,支持科創主體全生命周期的科技金融服務體系。南陽市財政出資1000萬元設立政策性科創信貸風險補償準備金,引導金融機構加大對科技型企業的融資支持。
聚焦重大項目,以裝備制造、光電信息、綠色食品、生物醫藥等產業為重點,加強關鍵核心技術研發,提升核心競爭力。南陽淅減“高性能智能電控懸架系統研發及產業化”項目,獲批省重大科技專項;數字光電產業入選省首批創新聯合體(試點),并獲省級產業類科技研發聯合基金支持。11個項目獲批縣(市)創新引導計劃項目,數量位居全省第一。
(資料圖片:位于想念集團的許為鋼院士試驗田 )
加強高端人才引育力度,加大對創新型人才團隊的支持力度。南陽師范學院“南水北調中線水源區流域生態安全高等學校學科創新引智基地”成功入選科技部、教育部“111”計劃。自2022年以來,成功引進許為鋼、譙仕彥、王占國、張鐵崗等院士團隊在南陽市建立院士工作站;新建中原學者工作站5家,獲評“中原英才計劃”科技創新人才4人。
深化交流合作,積極開展技術合作登記,推動產學研用深度合作,不斷提高科技成果轉化和產業化水平。南陽市高新區成功創建首批省科技成果轉移轉化示范區,新認定省技術轉移示范機構2家。截至目前,全市技術合同成交額達76億元,較去年同期增長84%。西峽縣入選科技部創新型縣(市)建設名單,區域創新能力明顯提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