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資料圖片)
河南經濟報記者 劉海林 通訊員 張偉民 彭志帥 郭元元
隨著智能農機的研發、普及應用,高科技農機成了農業現代化的主角。2023年7月3日上午,由河南省農業機械化協會、內黃縣現代制造業開發區、內黃縣農業項目指揮部聯合主辦的河南省安陽市內黃縣首屆農機博覽會拉開序幕。博覽會融合農機展示展銷、農技推廣、農業服務、貿易洽談多位一體,匯集169家農機企業、100多個品牌、390個品類的農業機械產品參展。
在博覽會上,由中國科學院智能農業機械裝備工程實驗室研制的鴻鵠T50智能化的無人駕駛農機成了一道靚麗的風景。在遙控指揮下,無人駕駛農機可自動轉彎、行走,并控制農具智能作業,實現了從農機輔助駕駛到自動駕駛、從人工作業到智能作業的新跨越。
中國科學院智能化農業機械裝備工程實驗室博士劉子辰介紹:“ 我們這臺農機相對于傳統的農機最大的一個特點,在于它是通過智能化的技術和信息化的技術,來實現整個作業過程無人化和智能化的一個作業。通過這種方式減少人力,提高農業生產效率。”
此次博覽會展期從7月3日到7月15日。在五萬多平方米的展區內,匯集了來自國內外上百家優質農機企業,展出100多個品種、品類的農機產品以及農機具2000余臺。國產大豆玉米復合種植機、智能拖拉機、農機自動駕駛、植保無人機以及各類最新的農業機械產品和高科技農業裝備,也成為了農機合作社、種糧大戶和參觀人員關注的熱點。博覽會當天,現場就交易53臺機具,交易額700多萬元。
內黃縣馬上鄉種糧大戶李洪民參觀過博覽會說:“今天來到內黃縣農機博覽會,見到了很多之前沒見過的農機設備。像無人機打藥,不用人操作的拖拉機等高科技農機,真是讓我們大開眼界。如果這些農機能運用到我們日常生產中,既省人力又有效率,那我們農民對種好糧更有信心啦!”
隨著首屆安陽內黃農機博覽會的成功舉辦,拉開了中國農業機械裝備(內黃)產業園的建設高潮。目前,五萬平方米的博覽會展廳已交付使用,其余廠房以及主要設施正在加速推進。
據了解,中國農業機械裝備(內黃)產業園,項目總投資120億元。項目建成后,預計年產值100億元,可提供2000多人就業崗位,助力內黃打造集科研、生產、展銷、物流、農業服務為一體的百億級農機裝備制造產業集群,將為內黃縣、安陽市乃至整個河南省的農機市場和“三農”經濟發展注入新的活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