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資料圖片僅供參考)
河南經濟報 記者 楊磊 通訊員 彭梓博
一年之計在于春,一年農事不宜遲。眼下,正值春耕生產的重要時節,杜集信用社科學部署,將支持春耕備耕落到實處,播撒“金融春雨”,全力保障農業生產。
早摸排,全盤掌握農戶資金需求。“咱信用社的效率就是高,就一天都辦好了貸款,有了這10萬塊錢,我的大棚還能多蓋點,今年也能多賺點!”收到貸款支持的農戶高明偉激動地說。
去年,高明偉因種出來的西瓜果香誘人、汁甜肉脆,一時供不應求,于是他就想來年擴大西瓜的種植規模。如今已到了種植時節,因購買種子、搭建大棚等花費過大,資金問題成了“攔路虎”。高明偉想貸款,又擔心手續煩瑣、利率太高,正當他一籌莫展之際,信用社員工主動找到了他,及時為其辦理了10萬元助農貸款,解了他的燃眉之急。
資金的及時就位并非偶然,早在開年之際杜集信用社負責人張衛東就與各村支書進行聯系,對接“關鍵人”,去村委召開宣講會,利用大喇叭進行宣傳,力求扎實做好春耕生產調查摸底工作,全面掌握農戶春耕備耕資金需求情況,實現“無縫隙”對接服務,
勤走訪,確保信貸投放“不漏一戶”。虞城縣皓明養殖有限公司,建有標準牛舍2400平方米,年出欄肉牛400-500頭,回憶起公司建立之初,李承恩倍感幸運。2019年,李承恩選擇回鄉發展養牛產業,然而牛舍建成投產后卻遭遇了資金斷鏈的窘境。“當時,肉牛即將出欄,每天需要上萬元的草料,眼看草料就快沒了,心里特別著急,恰巧遇見咱信用社在別家入戶調查,在工作人員的答疑和幫助下,很快就幫我申請到了30萬元的‘福農貸’。”談及過往,李承恩記憶猶新。
李承恩的機緣巧合被信用社的員工記在心里,每年在肉牛即將出欄的時候信用社員工都會主動上門問需求、送服務,實實在在地解決養牛戶的難題。目前,杜集信用社已實現養牛戶客戶走訪全覆蓋,在確保信貸資金精準直達的基礎上做到“應貸盡貸”,并主動減費讓利,讓有需求的養殖戶及時獲得資金支持,確保“不漏一戶”。
優服務,為助農致富“提檔加速”。“沒想到,通過手機申請一下,客戶經理就能上門給我辦理貸款,信用社的服務真是太好了!”位于杜集鎮玉皇村的張小民欣喜地說。張小民是本地的收糧大戶,他所在的村距離鄉鎮較遠,在每年的秋收時節其資金存在很大的缺口。一開始,他也是在朋友圈看到了信用社的宣傳海報,抱著試一試的態度在微信上掃碼提交了貸款申請。杜集信用社的客戶經理,在收到申請的第一時間主動聯系他,告知其貸款流程及相應手續,并預約了上門辦理的時間,當天就將30萬元的資金發放到位,切實將金融服務延伸到田間地頭。
針對農戶生產資金需求短、頻、急、快的特點,虞城聯社完善“微信申請+上門服務”為一體的線上申貸渠道,努力培養客戶“金融服務線上問、金融業務線上辦”的辦貸習慣,讓客戶“足不出戶”即可實現快申、快貸、快用。平均辦貸時間由之前的2-3天縮短至1天,切實提高了辦貸效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