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資料圖片僅供參考)
河南經濟報 記者 郭俊娟
“一會兒無人機空中施肥,一會兒撒肥機地表撒肥,一會兒種肥同播機在小麥根區施肥,同樣是施肥,咋還那么多花樣呢?”2月7日,在“華北農機農融合智慧施肥技術扶集成與示范”獲嘉縣千畝冬小麥示范區現場,面對農戶的疑問,河南省農業科學院研究員黃紹敏介紹,農機農藝融會智慧施肥項目根據小麥苗情、土壤墑情和土壤類型,進行了多種施肥方式示范,探索最合理、最高效的小麥施肥技術模式,為小麥高產打下基礎。這一項目的實施也是為了更好地落實我省春季小麥管理意見。
據黃紹敏介紹,根據小麥苗情長勢,土壤肥力、土壤墑情等,在示范區采用了三種智慧精準追肥模式。
一、對于砂質土壤、坡地以及黃河漫灘地等地塊,現場示范了先灌水后追肥模式,灌水后利用無人機進行追肥,一畝地追施尿素8-10公斤,這樣可有效減少氮肥淋溶和流失,提高氮肥料利用率。
二、對于因播種晚、越冬期凍害造成的弱苗和凍苗,現場示范了先用北斗導航撒肥機在苗間撒肥,再進行澆水的模式,在底肥35公斤磷酸二氫銨的情況下,每畝追施尿素10-15公斤,對于嚴重的弱苗和凍苗,增施生長調節劑以及鋅、硼等微量元素,促進新葉早生快發。
三、對于墑情較好且適合農機作業的地塊,現場示范了利用種肥同播機直接進行根區追肥,并起到中耕除草的作用。據黃紹敏介紹,采取根區施肥,結合高效長效氮肥,比如腐殖酸尿素、包膜尿素等,每畝10-15公斤,全生育期只需追肥一次。肥料精準達到小麥根所在位置,對小麥吸收營養非常有利。
當地熱愛科技的種植大戶紛紛點贊,智慧施肥就是因“苗”定肥,由“機”施肥,準確定時、精準定位,肥水相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