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資料圖】
河南經濟報 記者 劉學中 通訊員 陳鑫
2月9日下午,平頂山市示范區財政局召開2023年度重點工作會議,會議傳達了《區財政局工作規則和崗位職責》《區財政局工作紀律管理制度》,全面總結了2022年各項工作開展情況,對2023年重點工作進行了安排部署,該局局長王斐作講話,全體工作人員參加會議。
會議指出,2022年是極其艱難而卓有成效的一年,面對多重因素沖擊疊加,財政運行充滿了困難和挑戰;全體干部職工主動作為、迎難而上,千方百計穩增長、促改革、調結構,全力以赴優環境、惠民生、防風險,付出了超乎尋常的努力和汗水,最終交出了一份向難求成、難能可貴、可圈可點的年度答卷。一是財政收支運行穩中有升、進中顯優。財政收入增幅和質量始終保持全市前列,順利實現“全年紅”。全區一般公共預算收入完成56430萬元,增長13.2%,其中稅收收入完成42150萬元占一般公共預算收入的74.7%。一般公共預算支出完成59158萬元,增長29.9%,其中民生支出48744萬元占一般公共預算支出的82.4%。支出結構持續優化,“三保”支出穩中有升,涉及群眾切身利益的各項民生支出得到有效保障。二是拓寬資金來源渠道,破解資金瓶頸。堅持把重大項目建設作為加快經濟發展的“壓艙石”,支持“三個一批”重大項目建設。申請新增一般債券到位資金3000萬元,統籌謀劃入庫智慧科技產業園等專項債券項目6個,總投資26.3億元,專項債券需求15.5億元,申請新增專項債券到位資金7000萬元。清理盤活各類存量閑置資金8559萬元,申請一般公共財政補助資金20686萬元,提升財政保障能力。三是釋放政策紅利,惠民惠企落地見效。全年通過“一卡通”系統,兌現惠民補貼43項,發放補貼307批次3459萬元。辦理增值稅留抵退稅2億元,退稅總量和進度位居全市前三。落實獎補政策,撥付科技創新獎補資金285萬元,指導企業爭取科技政策資金2000余萬元。爭取就業補助資金388萬元,全力以赴穩市場主體保就業。四是精耕細作,財政管理提質增效。推進預算管理改革,建立能增能減、有保有壓、能上能下的預算安排機制。建立“先有預算、再有指標、后有支出”、“支出預算余額控制支出指標余額、支出指標余額控制資金支付”的控制機制。健全完善鎮(街道)財政管理體制改革,形成區鎮(街道)聯動、融合發展的新模式。實施全過程預算績效管理,績效目標設置、審核和公開覆蓋率均達100%。持續推進預算管理一體化建設進程,實現信息互聯互通、“一網通辦”。五是提升效能,財政服務水平不斷攀升。深化“萬人助萬企”,成立組合式稅費支持政策落實工作領導小組,財稅部門聯合派出3個納稅輔導組,深入企業進行納稅輔導,提升惠企政策知曉率和落實覆蓋面,不斷優化營商環境。持續優化資金支付流程,加快資金支出進度,直達資金分配率100%,支出率97.9%,居全市第二位。
會議強調,做好2023年財政工作要有滴水穿石的毅力、愚公移山的志氣,“積跬步以至千里,積小流成江海。”拉高標桿、提振精神,緊扣“一個基調”,聚焦“四型機關”、“六個財政”,抓實“六項重點工作任務”,把財政工作做深做實做細,不斷實現新進展、新突破。
一是緊扣“一個基調”。堅持“穩字當頭、穩中求進”總基調,精準實施積極的財政政策,兼顧力度與節奏、當前與長遠、發展與安全,在重點領域、重點方面提升效能,注重精準。
二是打造“四型機關”。打造“學習型”機關,深入推進“十個一次”活動,拓寬理論知識體系,在學習上下一番真功夫、實功夫、苦功夫,真正把政策知識學深學透,把業務知識弄懂做實,把業務技能練會練精,培養一批業務能手強手。打造“實干型”機關,倡導“十破”“八改”工作法,樹立“重實干、重業績、重擔當”的鮮明導向,形成“比擔當、比干勁、比業績、比位次”的干事氛圍。打造“服務型”機關,深化制度建設,公開辦事流程、縮短辦事時限,實行清單式、臺賬式管理,嚴格履行一次性告知、一站式服務,全面推行崗位責任制、服務承諾制、限時辦結制等制度,全面提升政務服務能力。打造“清廉型”機關,加強內部管理,嚴格上下班考勤、請銷假、會議、印章、公文、財務、物品擺放等制度,進一步嚴肅工作紀律,加強工作作風建設,提高工作質量和效率,樹立良好干部隊伍形象。
三是建設“六個財政”。堅持嚴格做實預算編制,科學測算收支規模,嚴格項目立項程序,建設“科學型”財政。堅持節支增收、開源節流雙向加力,持續提高財政保障能力,建設“保障型”財政。堅持助推經濟轉型升級,算好投入產出賬,培育和壯大市場主體,建設“發展型”財政。堅持預算管理提質增效,財政改革推陳出新,提高財政工作科學化、規范化、標準化水平,建設“績效型”財政。加強政府債務管理,持續防范涉及財政領域的重大風險,建設“安全型”財政。著力補齊醫療、衛生、教育、養老等公共服務領域的短板,穩步提高基本公共服務水平,建設“民生型”財政。
四是落實“六項重點工作”。進一步優化營商環境,持續落實穩經濟和減稅降費政策,加大促消費計劃、消費服務品牌等支持力度,大力提振市場主體信心,激發市場主體活力。完善收入征管機制,積極涵養和培植稅源,及時盤活各類存量資源,加大資金爭取力度,多舉措多渠道組織收入。牢固樹立過緊日子思想,強化資金資源統籌管理,優化財政支出結構,經常性項目支出預算實行零增長,“三公”經費只減不增,著力保障“三保”、民生及重點項目支出。管好用好專項債券,聚焦專項債券資金投向重點領域,加強政策性開發性金融資金爭取工作,做好政府專項債券發行使用,穩妥化解債務存量,進一步防范和降低債務風險,守住不發生系統性風險底線。深度推進預算管理一體化改革,擴大預算管理一體化覆蓋范圍,提高項目儲備、預算編審、預算績效等工作的科學化、規范化、標準化水平。加強內控制度建設,完善全過程、全方位聯動的財政監管機制,確保積極的財政政策有效落實和財政資金安全、高效運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