河南經濟報 記者 劉學中
【資料圖】
小小“一卡通”,惠及“大民生”。2021年以來,河南省財政將“一卡通”管理作為“我為群眾辦實事”重點項目,扎實做好惠民惠農財政補貼資金“一卡通”管理各項工作,做實“五個一”,在關鍵領域和重點環節實現突破性進展,“一卡通”管理取得明顯成效。
建章立制、規范管理,實現“一套規程堵漏洞”
出臺關于進一步加強“一卡通”管理的實施意見,針對補貼資金發放中的突出問題和薄弱環節,研究制定涵蓋補貼項目管理、代發金融機構選擇、銀行賬戶信息采集、補貼資金發放流程等方面的操作規范;印發加強補貼資金“一卡通”預算管理的通知,進一步強化補貼資金預算管理、標記“一卡通”標識、規范“一卡通”資金撥付流程,實現管理規章制度化、程序流程規范化、操作權限明確化。
理清項目、摸準底數,實現“一張清單管制度”
省財政會同補貼項目省級主管部門全面梳理中央、省級補貼政策和項目,指導市縣梳理本地區補貼政策和項目,理清中央、省級和市縣惠民惠農補貼政策底數,并實行動態清單式管理。目前,已向社會公開218份補貼政策清單,實現每個縣區一張政策清單。
數字賦能、智能監控,實現“一個平臺管發放”
搭建集中統一的補貼資金發放管理平臺,實現補貼資金“一個漏斗向下”和發放全流程線上辦理。2022年以來,全省218個縣區均已實現“一卡通”集中發放,涵蓋補貼項目242個,累計發放資金494億元,惠及群眾1.7億人次,服務群眾接近全省總人口的三分之一,發放效率得到極大提高。比如:僅用3天時間就將蓄滯洪區運用補償資金26.3億元精準發放到浚縣和淇縣294個行政村、8.3萬戶群眾手中,有效保障災區群眾恢復生產生活秩序。
一人一卡、服務升級,實現“一張卡片領補貼”
在全省范圍內推行以社會保障卡為載體集中發放補貼的“一卡通”模式,加強金融機構代發規范管理,從根本上解決“一人多卡”、虛報冒領、漏領、挪用等頑疾。建立以“用好省市縣三級聯席會議制度平臺、構建省市縣鄉四級服務網絡、運用五種服務方式、建立六項服務保障制度”為框架的“3456”服務保障機制,全力打通便捷服務基層群眾的“最后一公里”,讓“一卡通”真正成為服務保障基層“三保”特別是保基本民生的重要抓手。
搭建平臺、暢通渠道,實現“一個專欄管公開”
按照“誰主管、誰公開,分配到哪里、公開到哪里”的原則,依法依規做好政策清單、制度文件、資金發放等信息的公開公示,搭建統一公開平臺,集中在政府服務網向社會公開,并向群眾提供發放結果查詢、業務咨詢、投訴等服務,接受社會和群眾監督。同時,結合基層政務公開,推動補貼信息公開向農村和社區延伸,實現補貼信息公開與村務公開有效銜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