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共克時艱的日子里,總有一些身影讓人肅然起敬;總有一種溫暖能夠打動人心。她們既是呵護寶寶成長的媽媽,也是父母日夜牽掛的女兒。然而,疫情來襲,穿上防護服的他們又成為守護患者安康的白衣戰士。在她們身上,我們看到溫柔堅韌的力量、逆行出征的豪邁、頑強不屈的堅守、患難與共的擔當、英勇無畏的奉獻、還有守望相助的感動。
奉獻:我不回去,誰來照顧他們呢?
“靜靜,你辛苦了!”隔著護目鏡,鄰居們認出了這個熟悉的面孔。
(資料圖片)
“不辛苦!”穿著防護服的姑娘笑起來,雙眼彎彎像月牙兒一樣。
她叫李靜靜,是鄭州市第一人民醫院內分泌消化二病區一名普通的護理人員,也是兩個孩子的媽媽。2022年10月21日,因小區出現確診病例被封控在家的她看到業主群緊急招募志愿者,第一時間報名參加,主動承擔起服務小區鄰居的任務。幫助鄰居購買生活物資、做好核酸檢測期間秩序維護、為不會下單的老人送菜上門……每一項工作她都認真細致完成,深受鄰居們的好評。擔任志愿者期間,得知小區內急需核酸檢測人員,身為護理人員的她再次上崗,嫻熟地換上防護服后,肩負起連續七天為鄰居們采核酸的重任。集中采集任務完成后,她顧不上吃飯喝水,又前往重點單元樓開展入戶一對一核酸采集。正值哺乳期的她有時候一忙就是一天,匆匆返回家的時候,7個月大的寶寶有時已經進入夢鄉。
“小寶習慣吃母乳,還是不愿意喝奶粉,我沒辦法就給他喂了米粉,抱著他的時候,他的小腦袋轉來轉去找你,剛才哭鬧了一陣,這會兒終于睡著了。”聽著婆婆的講述,看著孩子臉上還掛著淚痕,李靜靜心疼地將孩子抱在懷里。
10月29日,社區允許醫務人員返回單位,但是必須在單位內閉環管理。考慮到科室人手緊缺,病房里還住著消化道出血、肝硬化、糖尿病酮癥、急性胰腺炎等急危甚至重癥患者,且還有不少同事因疫情封控在家,李靜靜毅然拖著行李箱返回醫院。“其實從家門走出來的時候,心里也很自責,兩歲多的大孩子和7個月的小寶寶都交給婆婆了,她的壓力一定很大。但是科室里患者情況更難,疫情期間他們的家人又沒辦法探視,我是責任護士,我不去病房,誰來照顧他們呢?”李靜靜說。
11月3日晚,隨著疫情防控形勢漸好,李靜靜終于回到孩子身邊。見到媽媽,兩個小家伙高興極了。夜里,小寶寶緊緊抓著媽媽的睡衣,酣然入睡,嘴角露出微笑。也許,他小小的腦瓜里此刻正想著“媽媽這回就跑不掉了吧!”
守護:用心播撒寶貝生命中的第一縷陽光
“別害怕啊,你放心吧!我們的醫護團隊非常專業,我們一定會盡最大的努力,保護你和寶寶的安全。”王保云緊緊握著產婦的手,安撫她,始終關切地鼓勵她,別緊張,別害怕,身體放輕松。
這是王保云連日來的工作日常,作為醫院南院區產科病房護理負責人,王保云一直堅守在產科隔離病區。
2022年10月下旬,鄭州市第一人民醫院南院區開始收治新冠孕產婦,接到消息的王保云剛下夜班,來不及和熟睡的孩子打聲招呼,匆匆打包行李奔赴隔離病區,開始進入連軸轉的忙碌狀態。
新生命的到來,意味著期待、喜悅和美好的希望。然而,新冠感染產婦迎接寶寶的歷程卻要曲折很多。10月21日以來,南院區先后收治了4名新冠產婦,她們不同程度地存在發熱、胎動頻繁、情緒不穩定等狀況。
“產婦生產本身就面臨著巨大的心理壓力,更何況這是一群特殊的產婦,他們來到病區的時候幾乎都是眉頭緊鎖,情緒低落。由于沒有家屬陪同,而且害怕胎兒有感染新冠病毒的危險,每一個準媽媽都非常焦慮和緊張。我們作為助產士一方面要做好精心看護陪產,另一方面也要時刻關注產婦的心理狀態,及時幫助他們調整情緒。”王保云說。
“不要擔心啦,孩子沒有被感染,他非常可愛!”聽到王保云溫柔的聲音,產婦緊縮的眉頭終于舒展,激動得眼淚奪眶而出。在醫療團隊的悉心指導和幫助下,一陣響亮又清脆的嬰兒啼哭聲響起!一個新的生命降生,在場所有醫護人員都非常激動,揪著的心終于放松下來了。
本輪疫情發生以來,在感染五病區產科團隊的共同努力下,4名新冠感染產婦順利誕下健康寶寶,且所有寶寶核酸均是陰性,無一人感染。
分娩,是一名產婦妊娠歷程的終點,同時也是新生兒脫離母體正式成為人類社會一份子的起點。當孩子從母體順利娩出的那一刻,王保云像捧著珍寶一樣接過孩子。小心翼翼地做好清洗、護理,將襁褓中的嬰兒穩穩抱住,及時送至新生兒病房。
從產房出來經過走廊的時候,一縷陽光正好照在嬰兒粉嫩的小臉上,從旁邊經過的同事趕緊拿起手機按下快門。
“這是孩子來到人間后感受到第一縷陽光,這一刻,他沒辦法像其他小朋友一樣依偎在媽媽身邊,希望我的守護,能讓寶寶感受到一些愛和溫暖。”王保云說,“也希望他能早點和媽媽團聚,以后的生活也能像今天的陽光一樣永遠燦爛。”(鄭州市第一人民醫院供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