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何實現中華優秀傳統文化的創造性轉化和創新性發展?近年來,位于河南安陽的安陽師范學院甲骨文信息處理教育部重點實驗室進行了諸多有益的嘗試。他們依托自身專業優勢,把論文寫在祖國大地上,把研究成果運用到百姓生活中,用科技文化成果講好甲骨文故事。
“了不起的甲骨文”玩起來
2022年12月,實驗室與騰訊牽手,歷經4個多月的合作開發,于今年4月20日谷雨這天推出了階段性成果——“了不起的甲骨文”小程序。“通過手機微信小程序,搜索‘了不起的甲骨文’,你將來到甲骨文的世界。”實驗室副主任高峰介紹,小程序以故事性引入、游戲化互動、社交化分享等方式方便公眾了解甲骨文及漢字的演變,吸引公眾體驗甲骨文魅力,為中小學、社會教育部門和中國文字博物館等文博機構提供甲骨文研學的線上支撐。“小程序特別適合中小學生和社會大眾學習、感受并持續關注甲骨文。”高峰說。
甲骨文廣播體操做起來
“一二三四,五六七八,二二三四……”
在安陽師范學院舞蹈練習室內,實驗室團隊成員龔慕凡老師正在和她的4名學生練習甲骨文廣播體操。“這是由我們甲骨文信息處理重點實驗室原創研發,音樂學院、體育學院參與的一項成果。”龔慕凡介紹。甲骨文廣播體操從甲骨文“書畫同源”的特點出發,從字形本身尋找身體律動與體態,把甲骨文與廣播體操相結合,將古文字、音樂、舞蹈、體育等學科相融合,集文化性、藝術性、健身性于一體,讓學習者在強身健體的運動中充分體驗甲骨文字魅力,開創了甲骨文活化利用的新途徑。目前,安陽市教育局聯合實驗室對全市37所甲骨文特色學校教師進行培訓,并向全市推廣。9節內容、19個甲骨文字,一套甲骨文廣播體操賦予了古老的甲骨文字新的生命力,讓甲骨文“活”了起來。
冷門的甲骨絕學熱起來
由實驗室完成“殷契文淵”甲骨文大數據平臺,作為目前國際上容量最大、信息最全、業內影響最大的甲骨文數據庫已免費向全世界開放,方便更多的人了解和學習甲骨文。在安陽市中華園小學,實驗室通過設立教學研究基地,開展課題研究,并對學校的甲骨文教學工作進行理論與實踐指導,助力該校成功創建河南省甲骨文特色學校。不僅如此,實驗室推動河南省“甲骨文信息處理”特色骨干學科群建設,獲批“甲骨文信息處理虛擬教研室”建設試點,編寫出版河南省“十四五”規劃教材《甲骨文信息處理導論》,培養了大批文理交叉的本科生和研究生,越來越多的青年學子投身甲骨文研究事業,讓甲骨絕學熱起來。
“甲骨文信息處理重點實驗室作為全國唯一的服務甲骨學研究的理工科實驗室,以服務文化傳承創新為主線,實行‘開放、流動、聯合、競爭’的運行機制,正著力建設多學科協同創新、具有國際化水平的甲骨文大數據平臺和甲骨文信息處理領域一流的科學研究、技術創新和人才培養基地。”實驗室主任、安陽師范學院計算機與信息工程學院院長劉永革說。(楊煜 張俊軍張佳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