目前洛陽已進入防汛關鍵期,19日才下過一場大雨,22日又將迎來一次較明顯降水天氣過程。為確保市區安全度汛,今年洛陽提前謀劃,搶在汛期來臨前對一批重點易澇路段進行改造,確保市民安全出行。

“一點一策”,改造重點易澇路段
開元大道與長夏門街交叉口
19日上午,市區雨勢正急,記者來到洛龍區開元大道與長夏門街交叉口,該路口東南側為市區重點監測的易積水點之一,往年一下大雨就容易出現積水,市民騎車經過時要小心翼翼才行。
這次記者在現場看到,洛陽市政集團新區養護分公司的工作人員正在值守,雨水順著箅子順暢地流入雨水井內,曾經的積水場景不再。雨水井旁還新設了一塊積水點信息公示牌,積水點位置、積水區域、交通斷行標準、值守人員姓名和聯系方式、監督電話等信息一目了然。
“開元大道與長夏門街交叉口的積水點長約80米、寬約60米,此前只有一條直徑0.6米的管道負責排水,遇到強降雨時管道壓力驟增,來不及排入管道的雨水就會外溢到路面導致積水。”洛陽市政集團新區養護分公司副經理王懷亮介紹,今年政府有關部門對該處積水點進行改造,除了新增一條直徑1米的排水管道,還在積水區域增加多個雨水口,目前還有一條直徑0.9米的管道正在鋪設,投用后將進一步提高該區域的排水能力。
開元大道環湖西路至環湖東路段
伊濱區開元大道環湖西路至環湖東路段也是重點監測的易積水點,積水區域長約200米、寬約60米,積水原因為雨水管道管徑相對較小,這如同小馬拉大車,一遇到強降水,排水能力不足的問題就會暴露。
“目前,開元大道北側新增了一條直徑2米的雨水管道,雨水匯入管網后先進入伊南渠,再沿渠向東進入伊河,解決了該路段排水不暢問題。”王懷亮說,根據《洛陽市城市排水防澇應急預案》要求,該集團嚴格落實“人等雨”制度,在強降水來臨前,提早打開雨水口篦子和檢查井井蓋,并安放警示架,做好增大收水量準備;強降水時段,每處易澇點至少安排兩人值守,并備齊警示裝置和排水設施;當路面積水超過30厘米時,值守人員會立即采取封閉交通等措施,引導車輛和行人繞行,同時進行抽排水作業。
洛陽市城市管理局有關負責人介紹,為確保城市區安全度汛,今年我市提前謀劃,先后實施了龍門大道、三川大道、國花路等雨污水管網提升工程,并按照“一點一策”原則,實施了長興街牡丹大道口、開元大道玉溪東街東側、紗廠東路九州城北門等易澇點改造項目,切實增強了城市道路排水能力。
隧道進水超過10厘米,水位監測儀自動報警
隧道是城市防汛的重中之重,當天,記者在古城路長夏門街隧道內看到,這里不僅設有醒目的涉水警示線,在隧道中段最低點,距離地面10厘米的位置還安裝了一個神秘的白色小盒子。
“盒子雖小,作用很大。”洛陽市政集團橋梁泵站管理分公司副經理冷魁魁介紹,這個盒子其實是水位監測儀,主要安裝在市區主要隧道和下穿立交的最低點位置,強降水時段,水位監測儀一旦被雨水淹沒,就會立即發出報警信號,同時將積水點位置信息傳到系統平臺,值班人員接到信息后會立即啟動應急響應,組織人員和設備到現場進行交通管制、抽排水等搶險作業。“這款水位監測儀具有防潑濺、防淤泥、不接電、不走線、好安裝等特點,目前洛陽市區主要路段的隧道、下穿立交都已安裝到位。”他說。
地下人行通道增加防汛提示牌和涉水警示線
強降水可能造成雨水倒灌地下人行通道,除了備齊擋水板和防汛沙袋,做好提醒也很有必要。
當天,記者在古城快速路輔路盛唐至尊地下人行通道看到,通道四個入口處都增設了非常醒目的防汛提示牌:“前方30米有涉水線,水超30CM禁止通行”。乘電梯進入地下通道,墻上的涉水警示線也很醒目。
“之前的涉水警示線不是很醒目,今年我們借鑒南方城市先進做法,對地下人行通道內的涉水警示線進行升級,并在每個入口處增設防汛提示牌,確保行人安全。”冷魁魁說。
來源:洛陽市人民政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