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資料圖)
2022年馬上進入尾聲,我和我的小伙伴們度過了充滿不確定性、挑戰不斷的一年。年初的朋友圈,我留下這樣一句話:“新的一年,對前途充滿信心,但又敢于放下期待,坦然直面現實。”從三年前的一個校長“小白”,走到今天,我悟出了點什么?是時候反思一下這一年的收獲了。
要做“行走”的價值觀,以確定的目標抵消過程和環境的不確定性。作為正職校長,進入第三年,我越發覺得管理工作的“細碎”,那種“無力感”時刻支配著我。面對不確定的環境,怎么給教師確定的目標和方向,我尋求了很久,始終找不到一個不變的東西指引我。直到我發現了作為學校核心價值觀的學校辦學準則。辦學準則不該停留在紙上、墻上,或某些時候成為自圓其說的工具。辦學準則在學校運行的主要領域和關鍵環節發力,給了教師們確定的方向感。作為學校的領導者,需要時刻把辦學準則作為做事的原則和底線,用自己的行為不斷詮釋它。某種程度上,辦學準則首先是規范管理者的,而不是給師生員工看的,他們真正在意的是學校管理者能否以身作則,進而才能讓辦學準則成為每個師生員工心中的道德準則。
每一個生命個體都渴望被發現,要為師生的幸福負責。作為學校的領頭人,應該為每位師生的幸福負責。就像李希貴校長說的,校長要成為學校里的首席服務官。他用三年時間,讓學校里沒有了他的照片和名字。我們也應該學習李希貴校長的做法,把“校長”身份隱藏起來,成為師生樂于見到的“人”。
為師生創造幸福,首先要全力以赴地幫助每位教師,從而讓教師全力以赴地幫助每個學生。要調整學校的治理體系,形成更高效的服務模式,及時識別和響應師生的需求。只有幸福的教師才能培養出幸福的學生。其次是營造教育的意義感,將校園活動納入學校課程,通過儀式、營造氛圍等,賦予平凡的日子不凡的意義。這一年,我們創造了秸稈節、山楂節、生命日、道歉日等,盡量減少學校運行當中的管理行為,讓管理回歸教育。再其次是凸顯教師職業的意義感。教師們經常吐槽,自己是管家婆、偵察兵,學生出現問題就如臨大敵,卻忽視了這恰恰是教育的契機。要與學生的天性合作,教給他們面對問題和挑戰的方法。辦一所“有問題”的學校,培養一批“不完美”的孩子,只有這樣的心態,才能讓師生獲得終身幸福的能力。
不要用戰術上的勤奮掩蓋戰略上的懶惰,試圖讓自己看起來很忙。我一度覺得,校長就應該特別忙,忙到沒時間思考、看書。后來才發現,這樣的校長實則是被事務性工作填滿,干了很多不該他干的事,同時也讓下屬無所適從。
校長要通過學校管理,實現下屬的成長。更重要的是,真正的領導者應該領導一場變革。變革不是一次事件,而是一套產生動力的系統。就像多米諾骨牌,校長要推動第一塊,時刻提醒教師要有危機感,讓“關鍵人”逐步上車。善于積累成果,慶祝一個個短期成功,不盲目地宣布勝利,讓組織時刻信心滿滿、永不止步。
教育行業雖然時常被誤解,但依然值得熱愛。過去這一年,我和小伙伴們達成了共識:我們要做園丁,而不是木匠,要將陽光、雨露給孩子們,讓他們自由成長,長成他們想要成為的樣子。那也正是我們作為教育人的幸福源泉。
《中國教育報》2022年12月28日第6版
作者:北京市懷柔區九渡河小學校長、北京市海淀區上莊中心小學校長 于海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