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本只剩32名學生的鄉村小學,搖身一變成了湖北省天門市炙手可熱的名校,771名學生搶著入學。近日,記者走進天門市灣壩小學,試圖探索這所鄉村小學破解“城鎮擠、鄉村空”難題背后的奧秘。
(資料圖片)
近年來,得益于天門市“教聯體”建設,該市多所公立小學已經實現名師共享、資源互通,走上了融合發展的集團化、一體化辦學道路,在落實湖北省十二次黨代會提出的“教聯體”重大決策的路上走在了前列。
城帶鄉
鄉村小學重煥生機
位于天門城區東北郊的灣壩小學,本是一所設施陳舊的鄉村學校,招生對口區域廣大,卻苦于教師學生不斷流失的困擾。而處于城區的天門市實驗小學,是一所老牌的省級示范學校,盡管該校每年學位有限,但是大量家長學生仍然趨之若鶩。
如何合理利用資源,解決雙方難題?2019年7月,按照天門市推進義務教育均衡發展的部署,天門市教育局報市委、市政府同意,由天門市實驗小學全面托管灣壩小學,兩所學校融合為一個法人單位,灣壩小學更名為市實驗小學灣壩校區。
師資同盤、教學同步,一體化發展……在天門市實驗小學的幫扶下,灣壩小學實現擴建升級,引入優質師資力量,針對留守學生特點因材施教打造豐富多彩的課堂。兩年內成為市民認可的強校,招生人數穩步上升,實現了蝶變重生。有了灣壩校區,天門市實驗小學緩解了“大班額”難題,充分利用優質教學教師資源,打造了促進教育良性發展的名校孵化器。
強帶新
新建學校茁壯成長
被公認為天門城區優質小學的陸羽小學,曾是一所名不見經傳的新建學校,于2020年8月由天門市實驗初級中學的舊址改造而來。僅僅兩年半時間,天門市陸羽小學招生規模就從0增至2000多人,可謂發生了天翻地覆的變化。
陸羽小學籌建不久,天門市教育局就將組建新校的任務又交給了天門市實驗小學,由市實驗小學校長梅穩安擔任新校的校長,引領市實驗小學與灣壩校區和陸羽小學形成聯合體,集團化發展。陸羽小學舊址設施老化,難以滿足教學需要,經過改造,學校擴建升級,還將家屬區和教學區進行了分離,保障了學生的安全問題。今年暑期陸羽小學又新建了操場,開學時,學生們見到新操場十分歡喜。
通過不斷復制天門市實驗小學的成功經驗和教學模式,在上個學年,陸羽小學全校六年級的質量檢測全市第一,教學效果顯著。該市教育局、市文旅局還將學校列為“湖北省省級非物質文化遺產名錄《陸羽傳說》傳習基地”,教育特色鮮明。2022年5月,陸羽小學已經正式脫離市實驗小學,成為一個能獨立辦學的法人單位。
一帶三
協同共促教育公平
在天門市華僑大道與廣溝路交會處,建筑工人們正在緊鑼密鼓地施工。這里即將建成的北湖小學,將在該市實驗小學的帶領下,與市實驗小學灣壩校區、北湖小學、九真小學等校形成一體化聯合發展共同體,平等互助、資源共享,共促縣域義務教育均衡、優質、可持續發展。
天門市教育局相關負責人介紹,自湖北省出臺相關文件大力支持教聯體建設后,之前的有益嘗試也讓天門學校入選第一批省級教聯體試點。該市《天門市教育局推進教聯體建設的實施方案》提出,爭取2023年底前至少建設一個示范性教聯體。至2025年時,大部分義務教育學校將納入教聯體建設,由優勢學校牽頭,改善農村學校、新建學校、薄弱學校的辦學質量,縮小城鄉、城際辦學差距,促進天門市教育事業均衡發展。
“北湖小學獲投資7500萬元,辦學規模2000人,預計2023年9月開學,這里距市實驗小學約3公里,很適合形成融合型教聯體,成為市實驗小學的北湖校區,化解實驗小學‘大校額’和‘大班額’問題。而另一成員單位九真小學體量較大,可以形成共建教聯體,共享教育教學資源,辦學質量捆綁考核,協同發展。”天門市實驗小學校長梅穩安說。
據悉,除了線下結對子,天門市內優勢學校還依托湖北省教育云平臺,通過“專遞課堂”“名師課堂”“名校網絡課堂”等,與其他學校共享名師課程資源,致力打造更加公平更加優質的天門教育環境。
《中國教育報》2022年12月16日第6版
作者:本報記者 程墨 特約通訊員 許必祥 尚紫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