6月7日,上海將迎來最后一個“3+1”高考。最近,有家長反映,說有傳言高考改革會“倒回去”。上海市教委主任蘇明6月5日在做客解放日報和上海新聞廣播、新華社上海分社新聞信息中心、東方網聯合主辦的“2016上海民生訪談”時明確表示,高考改革不走回頭路,這輪改革的方向不會變化,配套政策將會進一步優化和完善,請大家不要輕信謠言。
新高考改革體現“教考一致”
根據《上海市深化高等學校考試招生綜合改革實施方案》,從2014年秋季入學的高中一年級學生開始實施“高考新政”。上海根據國家要求,結合實際情況,出臺了新高考方案,開啟了新一輪高中教育教學改革。比如:高中普遍實施走班,讓學習更個性化;實施綜合素質評價,為學生全面發展奠基;持續推進高中特色多樣化建設,讓高中課程更豐富。目前,本市已建成高中學生綜合素質評價信息管理系統,信息錄入等工作順利有序實施。
5月7日,新高考政策背景下的首門普通高中學業水平等級性考試——地理科目等級性考試順利進行。考試后,學生、教師普遍感到,試卷覆蓋面廣,題量適當,沒有偏題怪題,難度適中,體現了高考改革倡導的“教考一致”原則,對高中教育教學起到積極導向作用。
蘇明強調,誠信考試每年都是向考生宣傳的重點。他提醒考生,應該保持平常心,自信備考。
家長選擇民辦學校日趨理性
前不久,世界銀行在上海舉辦了全球基礎教育發展論壇,來自25個國家的部長級官員們分享了上海基礎教育的成功經驗,上海義務教育優質均衡水平得到世界公認。
蘇明透露,本市和各區縣大力推進實施教育綜合改革,重中之重就是把推進學區化集團化辦學和新優質學校集群發展,作為義務教育優質均衡發展的“雙引擎”,擴大優質教育資源輻射范圍,辦好家門口的學校。
上海義務教育優質均衡,今年全市“幼升小”登記中,沒了“排長隊”的現象,熱門民辦學校報名熱度穩中有降,家長選擇民辦學校逐步趨于理性。據統計,今年共有3.18萬名“幼升小”孩子填報民辦小學,全市民辦小學平均報名錄取比例為3.3∶1(2015年為4∶1);同時,共有2.90萬名小升初學生填報民辦初中,全市民辦初中平均報名錄取比例為1.7∶1(2015年為3∶1),更多家長傾向于選擇戶籍地或居住地所在區縣的民辦學校。
報名社會教育培訓先看資質
蘇明強調,“立德樹人”是教育的根本任務。近年來,教育部門編寫了一系列教材,通過生動的內容和形式,對學生進行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中華優秀傳統文化的教育和熏陶。2012年,本市在全國率先成立“上海市校園足球聯盟”,構建“大學—高中—初中—小學”一條龍的校園足球發展體系。在蘇明看來,在校園中推廣足球運動是“立德樹人”的重要載體。
作為學校教育的補充,適當參加社會教育培訓是家長的需求。如何分辨教育培訓機構的相關資質?蘇明提醒,目前本市共有兩類民辦非學歷教育機構:一是在教育部門或人社部門領取《民辦學校辦學許可證》,然后在民政部門登記設立的民辦非學歷教育機構;二是在工商部門登記成立的經營性培訓機構。所有由區縣教育局頒發的《民辦學校辦學許可證》,都可在市教委門戶網站“上海教育”進行查詢。這些《許可證》也應該在培訓場所的顯著位置公示,市民可以要求現場查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