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們要按照習近平總書記、李克強總理對上海建設具有全球影響力的科技創新中心的新要求,舉全市之力、匯聚各方面智慧,加快推進上海科創中心建設這一國家戰略
要面向經濟社會發展主戰場,依靠科技創新提高創新發展能力、發展生產力
要瞄準世界科技前沿,集中力量建設好張江綜合性國家科學中心
要緊緊抓住人才第一資源,培育集聚全球優秀創新人才
上海市科學技術獎勵大會4月18日下午舉行,隆重表彰為上海科技創新事業和經濟社會發展作出突出貢獻的科技工作者。市委書記韓正強調,適應和引領我國經濟發展新常態,提升上海國際競爭力,關鍵要依靠科技創新,實現發展方式轉變和發展動力轉換。我們要按照習近平總書記、李克強總理對上海建設具有全球影響力的科技創新中心的新要求,舉全市之力、匯聚各方面智慧,加快推進上海科創中心建設這一國家戰略。全市廣大科技工作者要身先士卒,勇攀科技高峰,為推進本市科技創新、實施創新驅動發展戰略,不斷奉獻新成果、做出新業績。
表彰大會上,韓正向中國科學院院士、復旦大學電磁波信息科學教育部重點實驗室主任金亞秋,中國工程院院士、上海交通大學輕合金精密成型國家工程研究中心主任丁文江頒發“科技功臣獎”。市委副書記、市長楊雄主持大會。市領導殷一璀、應勇、尹弘、姜樑出席,副市長周波宣讀表彰決定。市領導向獲獎代表頒獎,向受到表彰的集體和個人表示熱烈祝賀,向全市廣大科技工作者致以崇高敬意,向關心支持上海科技事業進步發展的海內外朋友們表示衷心感謝。
韓正指出,科學技術是第一生產力,創新是引領發展的第一動力。黨的十八大以來,我們貫徹落實中央關于上海當好全國改革開放排頭兵、創新發展先行者的要求,圍繞加快建設具有全球影響力的科技創新中心的目標,深入調研、系統謀劃、全面部署,制定實施加快建設科技創新中心意見“22條”及一系列配套政策,聚焦體制機制創新、用活用好人才、營造創新創業良好環境和前瞻布局重大工程和項目,全市協同抓落實、抓推進,科技創新中心建設邁開實質性步伐,掀起了全社會創新創業新的潮涌。
韓正指出,我們強調科技是第一生產力,根本就是要靠科技,破解經濟社會發展中的瓶頸難題,加快科技創新成果轉化為現實生產力,更好地造福人民。上海科技資源集中、各類人才集聚、大學科研院所較多、產業集聚度高、要素市場完備,應當也完全有可能在科技創新和重大科技成果產業化上,為國家作出更大的貢獻,從而推動上海創新驅動發展。我們要更加重視促進科技與經濟社會發展緊密結合,更多地把科研著力點,落到推進創新發展、助推社會生產力進步上來。
“要瞄準世界科技前沿,集中力量建設好張江綜合性國家科學中心。”韓正強調,唯有把握世界科技革命大趨勢,緊盯世界科技前沿領域新變化,才能跟上科技進步的步伐。建設具有全球影響力的科技創新中心,要謀劃好部署好建設好具有國際先進水平的張江綜合性國家科學中心。要聚焦張江核心區,加快重大科學工程、重要科研公共平臺、大科學研究中心和高水平一流研究型大學等向張江集聚,努力把張江建設成為面向國內外高度開放、擁有世界級科研機構、設施平臺和服務體系的綜合性國家科學中心。希望國內外各類科研機構積極參與,廣大科技工作者和各界人士一起努力。
“要緊緊抓住人才第一資源,培育集聚全球優秀創新人才。”韓正強調,創新發展,關鍵靠人。新形勢下,我們比以往任何時候更需要人才,更需要科學家、發明家、企業家和方方面面的專家。上海科技戰線要始終堅持人才為本,把培養好、發揮好人的積極性創造性放在突出位置,用更加靈活有效的機制,以重要科研項目、研發平臺、創新事業和良好環境氛圍,加快集聚一批站在行業科技前沿、具有國際視野和能力的領軍人才。要把推動科研人員雙向流動的政策落實落地,進一步落實和完善股權激勵、收益分配等政策,擴大高校和科研院所自主權,賦予領軍人才更大科研決策權,激發科技人員創新創業動力。
會上,獲獎代表金亞秋、劉成彥交流發言。2015年度上海市科學技術獎共授獎313項(人),其中,31項成果獲得自然科學獎,32項成果獲得技術發明獎,243項成果獲得科技進步獎,法國籍專家簡·埃蒙德·阿布瑞爾,美國籍專家程正迪、雷蒙德·查爾斯·史蒂文斯,日本籍專家平野真一,澳大利亞籍專家葉林獲得國際科技合作獎。
據悉,去年全市新設立各類市場主體近30萬戶,新增注冊資本同比增長67.6%,全社會研發經費支出相當于全市生產總值的比例達到3.7%,高新技術成果轉化603項,發明專利授權增長51.5%,新增外資研發中心15家,遍布全市的各類眾創空間超過400多家,上海對國際國內人才的吸引力進一步增加。